【本報台北訊】高中九八課綱國文科文白之爭,並未在教育部宣布微增古文比例後落幕,有家長、老師批評增加學生考試負擔與授課時數難以負荷,另有學者批評太過中國化。作家張曉風昨天表示,台灣人使用中文是不爭的事實,增加古文不等於政治的中國化,她認為,論孟應獨立成必修科目,但是否全部要考,可再討論。
面對批評,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昨天再度召開記者會,要求教育部廢除九八課綱,重新商議。副召集人張曉風表示,記者會開很多次,她以為差不多可以功成身退,但如今很憂心陋規還在延續。
張曉風表示,白話文不是不好,只是經典白話文要一本一本的讀,古文篇幅適合選入課本教授。她認為,論語、孟子要跟國文正課分開,獨立成科列為必修,讓學生領略中文之美,但不用全部都列入考試範圍,可以再討論。
教育部上周五邀集學者專家舉行「九八國文課綱座談會」,張曉風也出席,她說,與會者立場不一,一派學者主要以「太中國化」為由反對,但台灣人使用中文書寫、說話是事實,增加古文不等於政治中國化,現在國文科總量減少,時數減少,她認為古文比例至少要百分之五十五,若再減少真的不利學生。
但如此一來,老師在有限授課時數內來得及教嗎?張曉風表示,教育部應該自己解決時數不足的問題,例如高中在周六開選修課或區域聯合周末開課等方式,這不是她們該解決的問題。
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大寧表示,學生須理解古文背後的典故,不只是背誦而已,像是前教育部長杜正勝誤用「罄竹難書」,就是忽略成語背後典故。
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說,身為理科教授,他也認為國文是重要的傳承文化科目,不能與英文、數學科相提並論,問題出在九八總綱,他下周參加自然科課綱座談會時,一定會提出呼籲修改。
教育部中教司長蘇德祥表示,教育部本月將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彙集各方意見,預定年底前由教育部長鄭瑞城簽訂修正,希望盡量提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