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管國中基測社會科或大考公民與社會,性別議題都是必考重點,經常結合同志大遊行等時事或電影,考性別差異、性別平等、同志人權及相關法令,如剛公布的大考公民參考試題,就取材電影「舞動人生」考性別社會化。
南一中公民老廖翠雰表示,高一上學期公民第二課剛上完「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過去學測幾乎年年考,明年指考也很可能入題,考生一定要熟讀,尤其生物性別、社會性別、性別氣質光譜、性傾向等幾個專有名詞不要搞混。
廖翠雰分析,「生物性別」是以X、Y染色體,即以內外生殖器及第二性徵區分性別,但不能完全二分法,例如有藝人同時具有男女性器官,到大二才手術切掉男性生殖器當女人。
「社會性別」則是社會對生物性別的期望,例如生物性別是男生,就希望你表現出陽剛、主動、積極、要賺錢養家的形象;女生就希望要溫柔、體貼、做家事、照顧小孩等。
社會常透過家庭、學校、媒體、法律等社會化過程,影響個體建構社會性別,「舞動人生」影片中喜歡跳芭蕾的礦工之子,被父親要求學拳擊,就是一種性別社會化。
廖翠雰表示,另一個概念是「性別氣質光譜」,一端是陽剛,另一端是陰柔,傳統社會希望生物性別是女性,就要表現出陰柔氣質,男性則要陽剛;氣質顛倒過來的人,就會被貼上「娘娘腔」、「男人婆」的刻板印象標籤;生物性別也會影響「性傾向」,男生就該愛女生。
和性別相關法令,如兩性工作平等法、兩性教育平等法,也不能不知。
廖翠雰說,同志家庭本來不受家暴法保護,但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已初審通過,同志雖非親屬,但以永久生活為目的的同志,若對同居人施暴,適用家暴法規定,但這個修法案,各方意見強烈,不見得能三讀通過。
此外,在台灣,民法還不承認同志通婚,但同志家庭可透過領養小孩,補足家庭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