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效果優 年底可望進入人體試驗 預計四、五年後可臨床使用
【本報台北訊】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昨天發表研究成果,由院長翁啟惠領軍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禽流感基因型疫苗「Consensus HA」,動物實驗發現對越南株、土耳其株及安徽株的H5N1禽流感病毒有效,只對印尼株無效。顯示不管今後病毒如何突變,只要稍加修改基因序列,這個疫苗將可提供相當不錯的保護效果。
此一疫苗已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進行量產,年底可望完成動物安全試驗,及進入人體試驗,預計四、五年後可臨床使用。
這個研究由翁啟惠及中研院院士何大一共同主持,並由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鈴津及研究助理師鄭婷仁共同完成。鄭婷仁表示,凝血素(HA)是禽流感病毒外膜上的一種蛋白分子,它會辨認不同的宿主,使得病毒可以感染不同的動物體。
例如,H1、H3是兩種人類流感病毒上的HA蛋白。H5目前只能辨認禽鳥類細胞,但是H5可能突變而辨認人類細胞,使得H5N1成為可以感染人類的病毒。由近年來包括印尼、中國大陸在內的某些地區,H5N1這種禽流感病毒已造成人類的死亡即得知。
為避免人類浩劫,中研院投入基因型疫苗的研究,分析數百種全球各地禽流感病毒株的HA序列,再從這些HA序列片段中異中求同,設計出一個共同的關鍵性新HA序列片段,命名為「Consensus HA」,再將這個病毒基因注射到小鼠體內。
實驗結果發現,這些小鼠不但體內會產生對禽流感病毒的抗體,也會產生細胞免疫反應。
接下來,他們分別在這些小鼠身上注射越南株、印尼株、土耳其株及安徽株的H5N1禽流感病毒,發現百分之二十的小鼠會因感染印尼型的H5N1病毒發病,至於其他三種病毒株對小鼠威脅則幾近為零。研究顯示疫苗對越南株、土耳其株及安徽株H5N1禽流感病毒有預防效果,至於印尼株病毒可能已經出現突變,才會無效。
不過鄭婷仁強調,只要掌握這些病毒的突變走向,再稍加修改疫苗的基因序列,就可防範,因此對這株基因型疫苗未來應用深具信心。
由於這是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株禽流感基因型疫苗,研究論文已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獲得期刊編輯群高度重視,特別撰文並當成一周大事專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