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花約

琹川 |2008.08.20
812觀看次
字級

在一個仲夏,佈滿蟲鳴蛙鼓的黃昏,迎著山谷吹來的清涼薰風,我再度展圖重溫那與每一棵樹與花邂逅的悸動。
 
含羞草開花了!自葉腋間撐出一團拇指般大的粉紅色圓球,像支小棒棒糖般,令人懷想起故鄉的田野以及無憂的童年。愛逗著含羞草玩,羽狀複葉稍一碰觸,便迅速的閉合下垂,總要等個十幾分鐘才見它再次慢慢地探首展葉,如此的自閉、敏感與羞怯,我彷彿看到了孩童時期的自己。

生命中總會有一些植物,被種在一條條回憶的路口,指引著我們重訪。記得老家屋前的那棵合歡樹,父母忙碌的身影與慈愛的臉龐,手足間的嬉玩與歡笑,樹總默默地在一旁見證了這段天倫之樂的歲月;即使後來因道路拓寬,樹被砍了,父母相繼仙逝,手足分散各地,那棵合歡卻永遠蒼翠地屹立在我的心土上,一如當年。而村中廟前有棵三百歲的大榕樹,在分叉的樹幹間,形成一舒適可坐臥的凹處,許多天馬行空的想像、綺麗的夢都在這裡編織,它是我少時獨處的秘密基地。更難忘那翠綠的絲瓜棚,在村郊田野中的紅磚圍牆內,瓜棚上茂密的葉間綻放著朵朵亮黃的花兒,而圍牆外是風一吹便波湧起千頃金浪的稻田。多少個夏日午後,我膝上擱著書本與阿嬤坐在瓜棚下閒話家常,阿嬤總是一襲青布衣衫,斑白的頭髮在腦後綰了個髻,幾根銀絲垂落額前在風中飛舞著,配合著起落的話語與偶現的寂寥眼神。絲瓜棚記錄了我青澀少年的善感與多情。

那一樹樹艷烈烈的木棉花,高立在峻折的枝幹上,無需綠葉陪襯,如一朵朵紅蓮,綻放於羅斯福路上蔚藍的天空下。堅持人的獨立、自由原則,不願屈就世俗對女子的框架,木棉花是注定這初戀,將以悲劇收場的鮮明圖騰。多年後,我把巢築在一條美麗的楓樹街旁,隨著楓葉的嫩紅、青翠、轉紅、凋落,疊映著孩子茁長的身影。那是個九月初的清晨,穿著嶄新白上衣、藍短褲,背著新書包欣然走在楓樹下紅磚道的兒子,金色的陽光從樹葉間篩落,在孩子的短髮上,白衣上閃躍著,身為母親的我無由地深深感動著,連同這一幕從此定格在心版上;每當看著那比自己高出許多已長成壯碩青年的孩子,我的眼光總會穿透歲月,回到那個楓葉蒼翠充滿陽光的清晨。(圖/郭東榮(上古藝術))

朋友送我一棵千年木,名字總令人想起一段不渝的情感,一種堅持與守候,它默默地陪伴我度過十幾年的歲月,陪我詩、陪我歌、陪我夢,多少個起風的日子,我與樹獨舞。後來千年木的根部冒出了新株,新生代在另一個好友的陽台被照顧得很好,時間不斷的流轉,生命亦如是。那是個初夏的黃昏,我被一棵雪白的花樹所吸引,因而開始了半山居的生活,隨著四季的嬗遞,我凝視著一棵油桐的開謝、榮枯,展開彼此間的交流與對話,它有如引領我重返自然生活的老朋友,開啟我下半生山居歲月的綠色扉頁。

「在生命的每一個驛站/我以花命名/並且植成沿路的風景/也許多年後暮冬的一個黃昏/傍著雪光/再度展圖尋索/重溫那每一次花開的悸動」———想起早期詩集,首卷的卷頭詩如是寫著。而一路走來,深深感覺到生命中每一個階段,總會有一朵花、一株植物或一棵樹,成為鮮明的路標,連綴成一生的風景。十八年後,雖未至暮冬,亦尚無雪光,卻是在一個仲夏,佈滿蟲鳴蛙鼓的黃昏,迎著山谷吹來的清涼薰風,我再度展圖重溫那與每一棵樹與花邂逅的悸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