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檔案》用八百七十萬港幣搔癢 清宮如意(之一)

戴忠仁(人間衛視國寶檔案主持人) |2008.08.13
585觀看次
字級

 在台灣念過歷史的人,對英國特使馬嘎爾尼這個名字有些印象,清朝時他晉見中國皇帝並獲得禮物,其中之一是一把如意。馬嘎爾尼在回憶錄當中曾經提到:「這所謂的如意是一種長長的白色石頭,上面刻著花,中國人認為禮物非常名貴,我倒不認為它值錢。」我看猜想馬嘎爾尼看到的白色石頭如意應該就是一把白玉如意。至於馬嘎爾尼的眼光,這裡有項訊息可以提供他的後代參考:二○○七年香港佳士得拍賣一把乾隆御製遊龍戲珠白玉如意,成交價超過了八百七十萬港幣!

如意和鼻煙壺的鼎盛時期都在清朝,但兩者發展過程恰恰相反。鼻煙壺是因皇帝鍾愛而設立造辦處生產,民間因上行而下效,坊間開始陸續製作販賣,所以鼻煙壺可以說是由上往下發展的一項器物。如意恰恰相反,如意最早的用途是用來搔癢的工具。曾有古書如此記載「如意者,古之爪仗也」,指的是當人們需要有搔背的工具時,以木頭做成手指狀去搔手所到不了的地方。隨著時間演變,如意出現了不同的形制和材質,更成為一項藝術品,傳入宮廷後,也成為皇室喜愛的把玩物體與陳設物件。

此外如意也和佛教有一定關係;有人考證如意原來是印度梵語「婀娜律」,他是從印度引進的一種佛具,他的功能相當於現代的書籤,當法師講經時常以一把如意夾在經文上以作備忘。

北京故宮與台北故宮都曾經選定如意舉行特展,展出的寶物又以清朝的為主,由這些展品不難看出清朝皇家與官員對如意的重視。在乾隆皇帝六十歲生日時,眾大臣又找到了拍馬屁的機會,他們集資由工匠用金絲編織了六十把金如意,黃金用料高達四萬多兩,這些金如意還鑲崁了翠玉片並且雕刻象駝寶瓶、松枝以及龍門,象徵著太平有象、長壽吉祥。到清朝末年,如意還是十分受到喜愛,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收到數目最多的壽禮就是如意,總共有一千多把。依照清宮的禮儀規定連皇帝選后時,都要將如意交給皇帝所看上的女性貴族以作為信物,皇帝結婚時,花轎裡、洞房的案桌上、甚至連床的四個角落都要放上如意。

(本文物影像於【第七頻道】人間衛視「國寶檔案」節目播出,於每周一至周五晚間十點首播,重播時間:上午四點、十點及下午兩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