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母親—徒眾們口中的老奶奶 4 - 1

文/星雲大師 |2025.11.25
77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1989年,星雲大師與母親在老家暢談。圖/佛光山提供

文/星雲大師

我的母親,大家的老奶奶,在1996年5月30日凌晨,於美國惠提爾醫院安詳辭世,享年九十五歲。雖然時隔十餘年,但母親的氣度、慈悲、智慧、俠義的行誼,至今仍是我最初與最佳的老師。他曾說,平生他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把我送給了佛教,送給了大家。

回憶未必都是悵然與苦澀的,我的母親留給我的回憶始終充滿著美好的思念。由於要編寫《百年佛緣》,幫我記錄的徒眾希望記下一些有關我的生活,我的情感,我的學習,我的信仰,乃至我個人數十年的瑣碎憶往,讓大家可以近距離,看到更真切、如實的我。我這一生沒有上鎖的抽屜,沒有不給人知道的去處,沒有不可告人的事情,這樣坦蕩蕩的性格,我想,應該是源自我的母親的身教。

記下這些零碎的憶往,述說我的母親,大家的老奶奶,也是向天下的母親及偉大的女性致敬,因為有您們,這世上增添許多善美與感動。

母親迎接我出生,我為母親送行

歷經民國締造,北伐統一,

國共戰爭,吾母即為現代史;

走遍大陸河山,遊行美日,

終歸淨土,慈親好似活地圖。



這是我在1996年,為母親寫下的一副輓聯。

我雖是個和尚,但也是個人子,想要盡孝的心與天下所有的兒女是一樣的。守在靈前,我深深地凝視著母親:皤皤的銀絲,整齊地襯托著他安詳的容顏。使我憶起小時候守在床邊,等待母親起床的情景。

這一次,我的母親,他終於放下了一生的苦難,一生的牽掛、一生的辛勞,和我們告別了,他完成教養兒孫的責任,他要永遠地休息了。

我的母親,剛毅裡有其為人設想的溫柔。就在他往生之前二十分鐘──1996年5月30日凌晨四時,在美國洛杉磯的惠提爾醫院中,他不放心地叮嚀陪伴在身邊的時任西來寺住持慈容法師:「謝謝你們為我念佛,我現在要走了,千萬不要讓二太爺知道,免得他掛心。」(「二太爺」是母親對我的暱稱。)

我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看著飛機窗口的白雲,母親,我來了,您要等等我。從台灣趕到母親的身邊,我看著閉著雙眼的母親,請求母親的諒解,請原諒孩兒的不孝,雖然您苦心吩咐不要讓我掛心,但我也知您的心:您是多麼渴望在一生的最後一刻,讓我握著您的手送您一程。

生何嘗生 死何嘗死

記得,我曾和母親報告,在台北佛誕的法會上,有兩萬多人聽我講話。他露出驕傲的表情,高興地笑說:「兩萬人聽你講話,但是你得聽我一個人講話。」現在,我只有用「心靈傳真」說給他聽了。

我遵照他的遺願,不讓人知道。四天後,6月3日星期一上午九點,我們把他送到西來寺附近的玫瑰崗公墓火葬。

在眾人誦經念佛聲中,我輕輕地按下了綠色的電鈕,一陣火、一陣風、一陣光,永遠地送別了母親。

當初,二十五歲的母親,懷胎十月生下了我的身體;現在,七十年後,不到一分鐘,母親歸於熊熊火光中。

母親好像一艘船,載著我,慢慢地駛向人間;而我卻像太空梭,載著母親,瞬間航向另一個時空世界。

母親,在風火光中,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的聖蓮,請您穩穩地坐好,不要掛念這個世界,不用擔心您的兒孫。跟隨著光明步向蓮邦佛國。我心中默默地念著:



娑婆極樂,來去不變母子情;

人間天上,永遠都是好慈親。



從玫瑰崗回西來寺,突然覺得少掉了很多什麼,又增加了很多什麼。在心理上,雖然我早有預備,但仍免不了濃濃的懷念。生死是世人解不開的謎,佛陀當初領導著信仰他教法的弟子,要解開生死的祕密。很多徒眾、信徒關心我喪母的悲傷,但我感覺:生者何嘗生?死者又何嘗死?一世的生死不過是永久生命的某個段落而已。那一年,我記得心定法師捧著母親的靈骨,我抱著母親的遺像,回到佛光山,舉行了懷恩法會之後,那個夜晚,母親一生的語笑,慈愛的影像不斷迴旋於腦海。為了紀念母親,我想要談談幾件母親的行誼。

勤儉知足的母親

母親出生於江蘇揚州一個鄉村的貧苦家庭,也因此養成一生勤儉的習慣。沒有念過書、不識字的母親,卻經常口誦一些令人深思的詩句,例如:「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就是數十年前聽他誦念的蘇東坡詩句。事實上,不只口念、心念,母親甚至以一生的生命來實踐這些詩句。所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幾乎都能隨口說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童年跟著母親過苦日子,樂觀的母親,雖貧窮卻也不苦,我從未見過他為貧窮煩惱憂愁。他常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能『貧而不窮』,見到琳瑯滿目的物品,只要你不想買,你就是富有的人。」基於這樣的理念,他一生不好買,也不好添置物品。有幾次,家裡的錢比平時多了些,他立即拿去換了很多零錢,隨緣施捨,以施捨為富。他的理由是:「一文逼死英雄漢,一文也可救英雄。」

經常,家裡都是家徒四壁、無三日之糧,但他一點都不掛礙,照樣到處為人排難解紛。只要聽到某人有困難,或有人上門訴苦,他立即胸膛一拍,保證為對方效勞。有一次,鄰居的媳婦被婆婆欺負,哭鬧著要回娘家,母親告訴他:「你婆婆剛才來過,都說你好話,說你賢慧、說你勤儉、說你會持家,怎麼你現在倒懷恨起婆婆來?」媳婦聽得目瞪口呆,從此婆媳和好,再也沒有類似的問題發生。

母親對飲食的需求很淡薄。童年時期,家中因為經濟能力無法購買大魚大肉,但在多年前母子聯絡上時,七十七歲的母親,看來仍健壯高大。很少人相信,在文革時期被定為黑五類(因我在台灣的關係),每個月收入只有人民幣十一元,三餐不飽的母親,他依然是健康良好。

我想,應該是母親不貪求飲食為生命的養分,他以對人的熱心相助、見義勇為、樂善好施為營養。(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