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德時代悲歌 貧困青年變聖戰士

編譯/潘楠慕 |2025.11.23
74觀看次
字級
查德貧困年輕人對未來茫然。圖/法新社
貧窮往往是激進組織發展的溫床。圖/美聯社
非洲激進組織時傳攻擊民眾。圖/美聯社
經濟困境局限查德年輕人的前景。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在非洲中部的查德,貧困與失業正摧毀一整代人的前途,許多年輕人不是被伊斯蘭激進組織吸收,成為聖戰士,就是得遠走他鄉,在高風險的金礦場冒生命危險賺血汗錢,對這些覺得被國家遺忘的人而言,人生是在戰爭或出走之間二選一。

查德西部臨查德湖的湖省(Lac),20歲年輕人伊薩(Adam Issa)從小在湖畔長大,以漁業為生,幾年前歷經整個雨季作業一次又一次空手而歸的絕望後,他悄悄划著小船,穿越湖中邊界,到湖的另一頭尼日境內,加入恐怖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他甚至沒先告訴家人這個決定。

長得一副娃娃臉的伊薩,難以解釋自己為何寧可投身恐怖組織活動,只低著頭淡淡地說,「一些加入博科聖地的朋友告訴我,加入他們,能賺很多錢」。

類似的例子在查德湖周邊區域比比皆是。查德湖位於喀麥隆、查德、尼日和奈及利亞交界處,長期貧困使該區域年輕人,成為聖戰組織眼中招募新血的好對象。活躍於當地的博科聖地,近年與從該組織分裂出來的「伊斯蘭國西非省」(ISWAP)互爭地盤,內鬥不斷下,對當地村莊和軍事基地的攻擊也愈加猖獗。

安全情勢惡化,更加劇經濟困境,政府無力因應,使湖省居民普遍覺得被國家拋棄。該省北部傳統部落領袖阿巴庫拉(Abba Ali Abakura)無奈地說,「這場危機讓年輕人變成土匪」。

教育資源的缺乏,讓查德年輕一代貧困問題雪上加霜。人道援助組織「人道與包容」(Humanity & Inclusion)專案負責人迪傑尼(Hassimi Djieni)指出,當地師生比例嚴重失衡,「一位老師要教500到600名學生」,若政府能改善教育,將可築起一道防線,阻止年輕人落入武裝團體的陷阱。

伊薩在訓練營接受約一個半月的訓練後,突然逃回他在查德富利(Fouli)的家鄉,如今住在湖省首府博爾(Bol)的「婦女之家」(Maison des femmes),對於加入博科聖地期間,參與了什麼樣的武裝行動,不願多談。該收容所目前庇護約40名像伊薩這樣,幡然悔改的前聖戰士。

不願加入極端組織的年輕人,另一條出路多半只有離鄉背井,到遠方的金礦場打工,期盼鑿出一道改善生活的曙光。阿布杜拉(Mahamat Ali Abdallah)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原本的工作是做麵包,每月工資不到12美元(約新台幣370元),難以餬口,結婚、安家立業更成了奢求,於是他輾轉到阿爾及利亞當礦工。

阿布杜拉在礦場,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在深達30公尺的狹窄礦坑裡挖掘礦砂,兩年血汗勞動賺來的辛苦錢,一半寄給家人,另一半用來支付生活開銷也所剩無幾。但是阿布杜拉說:「與其窮困度日,不如冒險一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