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無需擁有 共享經濟 助節能減碳 文/程憲 |2025.11.22 語音朗讀 44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123RF在各捷運站易借易還的共享雨傘。圖/本報資料照片圖/123RF共享機車減碳量驚人。圖/翻拍自WeMo官網共享衣櫃。圖/衣服圖書館繁忙城市大都已發展共享運具機制。圖/123RF大型農機共享機制深受農民歡迎。圖/台灣智慧農漁週活動官網 文/程憲「共享經濟」全球風行,逐漸打破世人對於「擁有」的想法,除了早期出現的Airbnb、Uber、YouBike……如今早已在各地站穩腳步,甚至不同地區還因地制宜,發展出無所不可共享的服務項目,而此一趨勢潮流,也無形中達成「節能減碳、永續地球」的目標……「共享經濟」概念起源於1978年,有學者首次提出「共同消費」(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的概念。隔年,又有學者提出完整的系統化共享機制,讓想法更加具體可行。2007年智慧型手機iPhone問世,用戶可以透過行動裝置輕鬆連接平台,隨時隨處分享和獲取資源,其後,隨著網路普及和電腦科技日漸發達,電子商務更臻成熟,大大加速了共享經濟的發展。手機網路推共享經濟此外,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消費者行為明顯轉變,不少人改以租借代替購買,更多人則積極尋找新的收入來源,開始思考如何將閒置資產(如閒置的房間、家電或車輛)透過分享共用而獲取報酬,更使「共享經濟」大行其道。2008~2009年,全球標誌性的共享經濟平台Airbnb和Uber應運而生,它們善用人們想分享閒置資源的需求,建立第三方平台,在其中扮演了開發及媒合需求,以及確保交易誠信的關鍵角色,利用資訊技術將供需雙方連結起來,實現了點對點(P2P)的交易模式。無奇不有的共享服務於是,各國人在體驗過共享經濟的好處後,各式充滿創意的共享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推出,短短幾年間,各國也發展出適合不同國情、社會暨習慣需求的共享模式。例如:所有交通繁忙的城市,不約而同各自發展出強大的叫車平台,透過App的簡單運作,美國的Zipcar、東南亞的Grab……各國有愈來愈多公司及個人,不再購置養護新車,只要和汽車公司簽定契約,改為以租代買,就能享有車況佳、隨傳隨到,附上司機,不用擔心停車問題,接送客戶不失禮,還能月結後付……連墓地農具也可共享 更有一些超乎想像的「共享」項目,也在不同國家出現,例如印度的「農業器械共享」、「保鑣共享」、「廚藝共享」;另外,日本則有其他國家少見的「墓地共享」,以及方便金融轉帳的「存戶共享」平台;中國和英國各自有很受歡迎的共享衣櫃及網貸平台,方便有需求的民眾,也讓供給方「物盡其用」,增加不少外快。至於台灣,從最早的YouBike共享單車、WeMo Scooter共享機車、「電電租」家電共享、到近年無處不在的行動電源租借、辦公室或會議室或儲物空間共享,更逐漸擴及食衣住行等生活各個層面,無所不可共享的服務項目如:車位共享USpace、物流共享Lalamove、雨傘共享、商用咖啡機共享、禮服及名牌服飾共享、GoShare共享運具、只租不買的大型農機……幾乎一應俱全。一時新鮮後閒置落灰在此過程中,很多人發現,當不再為了一時興起學做麵包或打豆漿,而購買使用次數僅個位數的家電後,不但家中的空間變得寬敞,荷包也大大避免了嚴重失血。更重要的,在每年年終大掃除時,再也不用糾結是否要丟棄一些大而無當的閒置家電或用具。換言之,「共享經濟」大行其道後,不僅能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還可以減少家庭支出成本、降低資源浪費。更重要的,透過共享生活提案,明顯改變了民眾對「擁有」的看法!畢竟,「擁有」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想用時隨時可用」,一旦有機會想用就用,還不必花大錢購買或保養保存,很多人立刻幡然醒悟:只要能方便取得及享有(使用權)器物,即便不是自己的(所有權)又有何妨?先體驗再出手避踩雷更何況,新產品日新月異,上網租借物品可說是「寬簡由人」的選擇,喜歡價低實用的,大可仔細比較性價比;喜歡新東西、好東西的,只要有人願意提供,就可以享受貨比三家的樂趣,這可是自己投資購買難以享受到的嘗新感。在全球暖化、環境永續浪潮衝擊下,「共享」經濟更多了許多意義。讓物品閒置老化,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浪費,相對的,若每一個被製造出來的器物都能妥善被使用,這些「以租代買」的商品或服務,就是對地球最友善、最節能的行動! 前一篇文章 台灣愛自然觀察成果豐碩 下一篇文章 共享生活提案 熱門新聞 01【詩】很遠的那邊2025.11.2402北市府新壽解約 輝達落腳北士科定案2025.11.2203美施壓 料烏27日前簽停戰協議2025.11.2204縱谷大地藝術季 光影與時間低語2025.11.2205【植感時光 】黃紋萬年麻 培育幼苗小園丁2025.11.2306無障礙狗公園 輪椅犬快樂奔跑2025.11.2307佛光山印度沙彌剃度 願復興印度佛教2025.11.2508孟加拉5.7淺層地震 至少6死百傷2025.11.2209邱文達:全民健康運動 從個人生活習慣開啟2025.11.2210【優質電視選】《十住經——菩薩道的修行指南:妙光法師》2025.11.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共享生活提案台灣愛自然觀察成果豐碩【帶著手機去探險】愛自然 造就公民科學家金礦開採&畜牧業 毀地球之肺海藻包材問世 可以吃 易分解 作者其他文章共享生活提案AI機器人 一定要是人形嗎?海底垃圾令人驚呼陳徵蔚 投身淨海不讓海洋哭泣藉高關稅推動綠色轉型關稅海嘯來襲 氣候投資信心面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