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詠琳
一個深秋的午後,我「隨風而往」……
我們沒有事先約定,我忐忑走進展覽室,掩飾內心的激動與妳相遇。認真的觀賞妳展出的每一件作品,畫裡的景物是我曾走過的地方,但揮灑的筆觸與投入的情感,讓我不禁懷疑,我們住的是同一座城巿,看的是同一個風景嗎?
知道妳要現場示範水彩畫,我選了一處有光的位置,默默坐下。
仔細觀察妳的背影,依舊纖細、堅毅且散發迷人氣息,尤其是拿著畫筆的右手,依然骨感而有力。簡潔俐落的服裝如妳的個性又如妳獨到的眼光。四十五度角的臉龐,沒有歲月的刻痕,那一抹自若的微笑,是綻放在記憶深處一朵優雅的花。
妳的手在白色畫布上來回移動,有時停留在模特兒的五官,有時停留在他的帽沿,有時停留在衣襟,當妳的手再度回到畫布,模特兒的輪廓深邃而清晰。我捕捉妳側臉低頭,不急不徐的調色動作,光在模特兒身上跳動,也在妳的身上推移。
現場觀賞的人愈來愈愈多,預排的座位已被填滿,還有很多人站著觀看。妳偶爾歇歇筆轉過頭看看背後的我們,偶爾起身侃侃而談構圖與色彩之間的關係,分享從創作中體悟的人生哲理,例如寬容。
自然流露的眼神和姿態,仿若畫作裡,時而奔放,時而含蓄,深深淺淺的紫,隨風落在「光的彼岸」、不經意路過的「候車小亭」,令人著迷。尤其是當風吹過林間的「那片綠」,景深藏不住的那一抹深紫色,神祕得讓人想,隨風探尋。
而我,默默坐在妳的背後一整個下午。
倘若妳問:為什麼可以在妳的背後坐這麼久?
我想——妳是我眼裡一幅意象豐饒的水彩畫。
注:引號中的文字皆是畫家展出的作品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