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營造生育友好型社會

 |2025.11.16
127觀看次
字級

台灣為出生率低落煩惱不已,多方面對策都效益不彰,反觀出生率幾乎全球殿後的韓國,前幾年宣布韓國進入「人口緊急狀態」,設置由總統擔任委員長的「少子高齡化委員會」,加碼投入鉅資改善育兒環境。

在政府與企業攜手努力下,出生率總算止跌回升,最近連續十四個月增長,總和出生率由二○二三年谷底的零點七二增至零點七七。韓國的做法值得參考。

華人為主的社會人口危機跟韓國不相上下,生育率下降尤為突出。中國內地、香港、台灣以及新加坡四地的總和生育率,均處於世界最低水平:香港約零點七七、台灣零點八七、新加坡零點九七、中國內地約一點二,而且全部遠低於二點一的世代更替標準。

這種極端低生育率進一步加劇了人口結構失衡,不僅導致勞動人口規模持續萎縮,老年人口占比快速攀升,對經濟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針對華人社會低生育率問題,各個政府從經濟減負、文化引導、制度創新等方面入手,構建全方位解決方案,迄今效益不彰。由於人口危機將造成多方面的棘手問題,非立即建構有效對策不可。

韓國人口出生率提升的關鍵原因是改善生育友好型職場,鼓勵企業推行彈性工時、遠程辦公,延長產假與陪產假,保障職場媽媽的母乳哺育權利,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

低生育率問題的本質,其實並非「不願意生」,而是「不敢生、不能生」的現實困境。住房昂貴、教育費高、托育資源不足,使得年輕人即便有意也力不從心。再加上職場對女性的不友善與家庭政策支援薄弱,生小孩幾乎成了一種高風險「投資」。即使各地政府陸續推出現金補貼、生育津貼、稅收減免等措施,但效果有限,因為生育問題不是單一經濟誘因能解決的,它牽涉住房制度、教育模式、工作與家庭平衡乃至文化觀念等多重層面。

對華人社會而言,真正的突破,應從降低「生育成本」與重塑「社會環境」兩方面著力。在經濟層面,住房政策必須革新。可考慮推動公私合營的住房方案,擴大公共租屋供給,並對育兒家庭提供購屋優先權,減輕年輕世代的居住焦慮。

政府也應擴大生育與育兒補貼的規模,延長產假與陪產假天數,建立讓男女都能兼顧家庭與職場的彈性制度。企業在此過程中至關重要,唯有營造女性友好的工作環境、保障孕期權益並鼓勵父親共同育兒,才能讓家庭生育的選擇變得更自由而可持續。

新加坡推行的代際互助計畫與「祖孫共育」模式,展示了如何透過社區支持與家庭合作,減輕年輕父母的育兒壓力。

同時,媒體與公共話語也應致力於消除性別刻板印象,塑造鼓勵合作與互助的家庭文化。

應對人口危機已非單一部門可為之事,需要政府、企業與社會共同構築全生命週期的支援體系——從婚前教育、孕期照護、產後康復到托幼服務,形成全方位的配套。關鍵不只僅是給予金錢鼓勵,而是讓每個選擇生育的家庭都能感受到實質的安全感與社會尊重。

唯有在住房、教育、職場與文化觀念等領域同步改革,創造真正的「生育友好型社會」,才能激發人們重拾對未來家庭生活的信心,也讓整個社會維持人口的健康循環與世代活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