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極端氣候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台北醫學大學最新研究指出,不論是熱浪或寒流,都會明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發病與死亡風險。研究發現,在極端高溫環境下,患者風險提高1.16倍,女性比男性更高0.14倍;極端低溫則使發病風險升高1.47倍、死亡風險上升約1.32倍。
北醫大胸腔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莊校奇率團隊,蒐集2000年至2024年間全球25項觀察性研究、超過3000筆資料,分析極端氣溫對COPD患者的影響。
結果顯示,不論高溫或低溫,皆會造成患者病情惡化甚至死亡,尤以年長者及女性族群為最脆弱族群。該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研究指出,極端高溫主要增加死亡率,極端低溫則同時提升發病與死亡風險。年長患者在面對劇烈氣溫變化時,罹病與致死率明顯上升。區域分析顯示,亞洲族群的發病與死亡風險增加1.35倍,對氣候變化更為敏感;而歐洲族群在寒流時期的風險也偏高,達1.4倍。
莊校奇表示,COPD為全球及台灣主要死因之一,與長期吸菸及空氣汙染高度相關。面對氣候劇烈變化,公共衛生體系應發展更精準的預防策略,例如在熱浪或寒流來襲前,提前發布健康警示、提醒患者調整用藥與生活作息,並提供社區支持與醫療準備,以減少不必要的健康危害。
他提醒,極端氣溫容易誘發心肺疾病,氣候變化結合空汙與溼度變動更會加劇病情。民眾應提高警覺,外出時戴口罩以減少PM2.5曝露;冬季年長者要注意早晚溫差、適時保暖,夏季則避免長時間曝晒或高溫環境,守護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