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台灣有關鴨的民間傳說,最有名的就是「鴨母王朱一貴」的悲劇。
朱一貴,福建泉州人,原是鄭成功的部下。鄭克塽投降滿清以後,他不甘臣服,於是隱居羅漢門,以養鴨為生,因數量眾多,附近居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鴨母王」。羅漢門在今天高雄市內門鄉,到現在還有鴨母寮的地名,即為朱一貴住處。
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二),反清復明的天地會,擁立朱一貴揭竿起義,進攻台灣府城。清廷將明寧靖王朱術桂官邸改成天后宮,朱一貴則將此處改為皇帝殿,並改年號為永和,自稱中興王,不但大封文武百官,且明令剪髮,圖謀恢復明朝大業,但不久即被消滅。
朱一貴被清軍處死以後,有人謠傳,他在北部深山建皇帝殿,做起皇帝。因此,今天新北土城承天寺之南的皇帝殿山,以及石碇皇帝殿山的地名,都與朱一貴的傳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