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料理出走 走回家之路

文/灃食蔬食季刊 |2025.10.06
797觀看次
字級
當代客家主廚廖永勛用蔬食重新詮釋「新客家菜」。圖/季風Monsoon提供
廖永勛從最純粹的食材,深入研究客家飲食的演進和變化。圖/季風Monsoon提供

文/灃食蔬食季刊

當代客家主廚廖永勛(Ted),放棄米其林餐廳的工作機會,踏上一段尋找自我的旅程。他走訪島嶼與偏鄉,從土地與人群中找回遺落的味道,他與創業夥伴Phil用蔬食重新詮釋「新客家菜」,這是一場關於認同、記憶與飲食未來的溫柔革命。

旅人主廚尋路廚房

許多人對客家經典菜色如客家小炒,有著「油、鹹、香」的刻板印象。廖永勛坦言,在開設Monsoon之前,也會落入客家標準飲食的範疇。然而,一次次旅行的體驗,讓他開始質疑這些「標準答案」,並展開一場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

這段轉折,從蘭嶼開始。在島上,原始自然的生活與日復一日的工作,讓他一度懷疑自己決定的意義。但某天午後,一隻山羊靜靜坐到身邊看夕陽,遠方的野豬跳入海裡游泳——這不真實的畫面,卻讓他醒悟:「牠們比我更懂得怎麼過生活。」於是,他學起達悟語,融入在地飲食文化,從文化根本重新理解「生活」與「飲食」的關係。

澳洲兩年的異鄉生活,一位毛利人對他的提問成了人生轉捩點:「你是客家人,那客家飲食是什麼?」當下他語塞答不上話。「那時我才驚覺,我可能知道怎麼做法餐、日料,但為什麼卻無法說出自己的客家文化?」這一問,改變了他的人生軌道。返台後,他除了走訪各地客家村落之外,也在台灣多個縣市以廚藝駐村。

重新詮釋客家料理

開業初期,餐廳八成食材來自母親親手釀製的醃製品,他將這些食材轉化為創意早午餐菜色,例如用福菜製成的咖哩、烤飯糰。有一次他將客家小炒的材料拆解後,包裹豆皮煎成腐皮排,再淋上客家小炒醬汁,一位大學生吃後感動地說:「老闆,我是客家人,但從來不知道怎麼向朋友介紹客家。吃完後,我知道,我會想帶他們來這裡吃飯。」

對他而言,轉型的背後,是對生命的回應。父親與哥哥長期遵循傳統客家飲食,卻因健康問題需要洗腎;疫情期間,他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急轉直下。這段時間讓他靈光一現——在疫情停業的3個月空窗期,他開始嘗試無肉生活,實驗蔬食對身體的影響。沒想到一個月後,肝指數明顯下降,整個人也輕盈不少。

轉型初期,連夥伴Phil都質疑是否該堅持這條路,但廖永勛相信自己走在對的方向。他說,Monsoon從來都不只是餐廳,而是一個承載收藏、生活與記憶的空間。帶著這些年走過的風與雨、山與島、合作與學習,廖永勛要用這個空間,邀請每一位走進來的朋友,一起重新定義「家」的模樣。「客人來到這裡,就像走進我們的家,而我們是──客家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