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又逢中秋,秋天是收穫季節,中秋祭月,感恩山川田野賦民生機,感謝宗族同胞護守家園;親人團圓,標誌家庭幸福,還有可期待的嚮往與追求。
今年秋節,社情共感,高度關注於花蓮縣光復鄉的洪災。這場可預期卻未有效防範的災難,激勵出許多人的善良與行動力;四面八方的民眾,前進災區挖泥、打掃,幫忙受難家庭清理房舍。
洪災兩周後,政府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宣布已完成家戶清淤,下階段清理道路和學校,預期中秋節隔天,學生能重返教室上課。
中秋節賞月拜月時各有想望,三天連假是打工族喘息休整的時間;仲秋賞月,水果、月餅滋潤口腹;少長咸集,老有慰藉,少有企盼:趁著好時光郊遊旅行,心曠神怡。
賞月一樂,拜月的期待就不免傷時感事。光復鄉面積一百四十九平方公里,比新竹市還大;馬太鞍溪破堤洪水湧入市街、村落的灰黑泥水,沉澱後高度滑膩,陽光曝曬下要用鏟裝機和挖土機才能清理。
上游一千公尺高處的堰塞湖尚有積餘,山體遇地震、暴雨仍會崩落,迄今未見有效工程手段避免再次禍害。官方說會密切監測洪患風險,預發警訊,並動員軍警消撤離受影響的居民。
再次撤離避難看似不得不的選擇,但就光復居民而言,他們營生的商店、書肆、市場攤位、車輛等家私,忍令再遭泥水浸泡?人民繳稅供養的政府,有無市街重整至可安於枕席的計畫呢?
光復鄉阿美族原住民占全鄉人口半數,每年八月小米收成時會舉辦豐年祭,感謝神靈和祖先庇佑,凝聚族人向心力,也接待漢人觀摩同樂。
豐年祭時日與華語族群的中秋節相近,兩個節日都有謝恩、聯誼、家族親情的文化意涵;溫柔似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患難相扶持,民胞物與。
仲秋的光復洪災,台灣各界捐助善款數以億計,政府務必把錢用在受災者生活扶助、醫療救助、子女教育等急需開銷上;絕不應重蹈十一年前高雄氣爆後,將民間善款用於政治性紀念性裝置藝術、購買檢測儀器、汰換座椅等公部門執行業務之開支。
豐年季還有原住民教育、經濟等功能;而中秋節也有政治意涵的故事。蒙古人滅南宋建鼎元朝,對不同族群行差別待遇,蒙古人享特權,歧視漢人、南人;為防漢族反側,收繳漢人的刀具如菜刀,種種虐政。
朱元璋舉義旗反元,因當朝嚴密控制,義軍無法傳遞消息;適逢中秋節,軍師劉伯溫獻計在月餅裡夾紙條,上書八月十五殺韃子,成了後世戲曲中的橋段。
今世五族共和,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已合體冠名中華民族,殺韃子之說俱往矣;但掌握權力的政黨和政府公務機關務必警惕自己的職能。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之禍,事前行政院未統籌部會職能嚴肅處理;近兩月時間,既未構思工程分流、排洪路徑;監測水位,規畫撤離範圍也前後不一,災已臨頭才擴大撤離戶數,在未經演練下,罅隙之大,明示了結構性失能。
中秋佳節祈願花蓮光復鄉民能早日恢復日常生活,祈願行政院、花蓮縣政府、光復鄉公所和內政部、農業部、經濟部等各職能機構,能虛心採納眾議,深刻檢討過失。
向來天災總因人禍而加劇;天災也會因人之善籌對策,而撫慰受難者無告的心靈。
中秋節人民的想望:深盼掌握權柄者能止於至善,勉力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