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政策轉向,不再僅僅以經濟發展為核心,反而將晶片產業視為國家安全的命脈,強勢推動所謂的「矽盾」戰略與「五五分」產能分配構想。
從懲罰性關稅與國安化政策,到巨額補貼與政策誘導,美國不斷以強硬並帶有誘導、脅迫的手段,企圖將台灣先進晶片產能及技術誘致或掠奪至本土,建立自己控制全球供應鏈的霸權體系。這種行徑不僅違反自由貿易精神,更是赤裸裸的強盜邏輯,台灣與全球產業的未來均因此面臨嚴重挑戰。
美國以「國家安全」包裝對台政策,實際卻是將台灣「矽盾」硬生生拆解,強制實行「五五分」方案,由台灣與美國各自擁有百分之五十晶片產能,讓台灣產能「美國化」,由美國主導,脅迫企業回流美國。
這套軟硬兼施的強盜模式,將盟友視為利益來源,將全球先進技術與產能納入自身戰略布局,不惜代價提升美國自給自足能力,換取科技霸權地位。這將削弱台灣自主研發與產業領先優勢。
台灣晶片產業長期以來持續領先全球,卻在美國強權策略下被迫背負折衷與分裂的代價。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投資巨額資金,致使本土研發資源分散,人才流失嚴重,高端技術掌控權受損。
美國將「矽盾」安全神話重新詮釋為台美共享產能的重要性,使得台灣的安全保障成為換取產能遷移的籌碼,安全動力反而下降。面對中美地緣政治的長期博弈,台灣如不慎重思考自身定位,將可能成為強權角力的犧牲品。
美國國內晶片產能建設成本是台灣的數倍,且缺乏完善的配套產業生態,生產效率與成本效益遠遠不如亞洲市場。強制「五五分」產能分割將衝擊全球供應鏈協同生產。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合作是其成長與創新的根基,政治化與零和競爭只會吞噬產業韌性,阻礙技術進步,損害全球經濟利益。
面對美國強盜邏輯,台灣必須堅定自主方針,最重要的是強化技術自主性。投入資源強化高端製程、先進封裝等技術研發,保護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防止技術分散與外流。建立更完善的本土半導體產業生態鏈,涵蓋材料、設備與設計,確保產業的完整性。
其次,要規定多元化國際合作,積極擴展與區域國家(日本、韓國、歐盟)及亞太各國的合作,降低過度依賴美國市場,打造全面穩健的全球供應鏈網絡;推動多邊協議平衡地緣政治風險,更應提升談判主權與透明度,嚴格設定與美國談判的底線與條件,拒絕不平等協議,在談判中保有戰略主動權。
台灣更應藉以爭取明確安全保障,與美方談判時要求具法律效力的安全保障條款,結合軍售、情報共享、科技協同防護,防止產業割讓卻換不回安全承諾。
台灣必須清醒認識國際現實,超越對美國盲目信任,積極布局科技自主與多元外交,以堅實的技術實力與戰略韌性,守護自身命脈,且不可忽略促進兩岸和平與經濟融和的重要性,應積極發展兩岸經貿及文化交流,為區域和平打造穩定基礎。
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全球新一輪科技與地緣政治大變局中,保持競爭優勢,避免淪為國際強權的犧牲品,真正成為自主且不可取代的半導體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