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檢討馬太鞍溪堰塞湖之失

 |2025.10.07
197觀看次
字級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肇禍後,行政院、監察院、法務部忙不迭地聲明將究責;綜觀災難進程與善後工作,生民之痛出在尖銳的狼性政治鬥爭,與文書政治的失能。

中央和地方由不同黨執政,堰塞湖潰壩淹沒光復鄉村落,政黨的狼性立委即鼓動製造具殺傷力的訊息,攻擊國民黨籍花蓮縣長徐榛蔚。

另名立委指責颱風來襲,徐縣長竟遠遊出國;其實她在風災前已在花蓮坐鎮,堰塞湖潰霸時,她就在光復鄉指揮救難。

行政院長卓榮泰下鄉勘災,和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爭辯誰有責任。賴清德總統到花蓮勘災,未邀徐縣長同行;行政院、花蓮縣政府同在光復糖場設前進指揮所,前期卻未統合作業。

尖銳政鬥掩飾不了經濟部、農業部的失能,山區堰塞湖現形於七月二十五日,主責經農兩部應即評估地質是否穩定、有無滲流,並應對溢流和潰霸風險,急務急辦。

可惜至八月二十三日間,朝野正忙著大罷免攻防,兩部僅投放感測器監控水位,既未預籌工法,也未演練撤離居民步驟;還回覆立委沒有立即危險,糊弄了身歷其境者的焦慮。

台灣颱風、地震多,山地面積占全島五分之三。二○○六年台東龍泉溪因地震形成堰塞湖,台東林管處依短中長期治理程序施工,建溢流水道、防砂壩、過水涵洞;如今湖水流乾恢復溪流原貌。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後,雲林草嶺堰塞湖蓄水量相當於石門水庫,政府緊急闢溢洪道引流,未釀大害。二○○八年中國大陸汶川地震形成唐家山堰塞湖,中國政府在三周內鑿出洩洪道,化解潰壩危機。

綜合國內外經驗可證:搶險救災,行動力至上。今次馬太鞍溪堰塞湖之失,除了政鬥致誤時失機,還種因於官僚體制,未辦實事。

堰塞湖現蹤後,花蓮縣政府建請行政院面對、處理,立法院通過災後重建條例預算,盼積極作為。行政院回覆一直在嚴密監控,八月楊柳颱風時,已要求做好撤離計畫;但從九月災後慘況看,撤離得有瑕疵。

地方不服此議,指堰塞湖溢流潰壩是預知會發生的事,未見政院有排洪防災作為,連評估洪流溢散範圍都有兩版本;最後敲定的疏散人口暴增,事前又未協同國防部演練強制撤離,臨陣求免已難萬全。

現代官僚科層體制是金字塔型組織結構,上層依規制分配任務,下層反映實情,按照公文書依法行政。

僅有公文簽呈,沒有行動力賦能,絕難防災免禍。請看潰壩後各宗教團體、各地民眾,許多人穿上雨鞋,自備鏟子、鋤頭、水桶等工具,搭火車到光復鄉村落幫忙鏟土清路,整理家園。

遠在新竹的重機械公司,派出挖土機、水車,經遠路馳援。不分黨派的縣市政府和善心人士,捐錢、送物資進災區,多到填滿了儲存所。這些就是行動力。

官場的上有指令,下即請示,上級可批示如不違法如擬,下級會模擬兩可以求自保。沒有行動力賦能的公文書,上級會諉過下級;基層公務員會指責當大官的怠忽職守又卸責,坐在皇宮裡瞎指揮。

皇權時代採奏疏、奏摺制,清朝有近千名官員,能上摺直送內廷供皇帝御批;皇帝藉此種密摺掌握實情,下達清晰指令,軍機處和內外官吏一體遵行,增進辦事效能。

馬太鞍溪堰塞湖之失,最應反省究責的是行動力哪去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