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塵珠兒
從前愛說,此際愛聽。
說話時,很清楚的看見朋友們的表情、肢體動作,或微笑點頭,或蹙眉欲回應,或不時的滑過手機或執筆晃晃、或喝咖啡……一陣歡樂的絮絮叨叨,常結束在各自行事曆標註下一回的絮絮叨叨。說話沒有不好,但在聆聽中,發現了新世界。
第一次很認真的聽,是在自己錄製有聲書時回放校稿的驚喜。「這是我的聲音!」外子不吝讚美說:「好聽。」
因為在家錄音,驚訝我的生活空間有這麼多種聲音:飛機、救護車、垃圾車、汽車警報器、中庭小娃兒嬉戲、施工修繕、電梯上下、開關門、隔鄰周五的高歌、學校鐘聲、夜鷹鳴叫、雨聲、風聲……一閉上眼,此起彼落的熱鬧即在「聽」的世界裡張揚跳躍。
許是習慣,自由切換聽與說之間成為我的日常。外子常問我:「你在想什麼?」「沒什麼。」其實我是在聽什麼,這日常除了常與外子的對話平行外,煮飯、晾衣服、寫字……依舊在兩個時空和睦前行。
雖說視覺補足了聽覺的畫面,聽覺豐富了視覺的維度,但仍享受在耳廓世界純粹的聲音下,自行構築的畫面與視線所及落差的不同樂趣,當然也包括人的說話聲,也因為常靜心的聆聽,能放慢步調解讀語意,讓生活中多了理解少了糾結。這真是認真「聽話」的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