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災後無形殺手 類鼻疽

文/林育安  |2025.09.29
18觀看次
字級
圖/Yapei

文/林育安 

前陣子颱風重創南台灣,除了造成多處地區淹水與災情慘重外,也爆發了「類鼻疽」疫情。此稱有點陌生,相信很多人並不是很清楚,在此單元就帶大家認識水災後的無形殺手 —— 類鼻疽。

類鼻疽在國外有許多國家曾有此病例報告,例如泰國、緬甸、印尼、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墨西哥、土耳其等,台灣此病例首出現於1985年,病患是到菲律賓游泳時感染,另外一名病患是1997年時去緬甸旅遊時感染,而台灣爆發本土性病例則是在1996年,並於2007年時被列為「傳染疾病防治法」所規定的第四類傳染病。

傳播媒介 土壤與水



類鼻疽又稱為惠特莫爾氏病,是由類鼻疽桿菌所引起的疾病,此病菌為土壤腐生菌,廣泛地存在於土壤及水源中,尤其是在溼潤的黏土中特別容易找到。當有颱風來襲或是豪雨時,會因雨水沖刷含有類鼻疽桿菌的土壤或是擾動水流,而更容易使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

類鼻疽桿菌的感染途徑主要是以直接觸感染,當人或動物的身體浸泡在颱風或豪雨過後的汙水中,如身體上有任何皮膚傷口,若接觸到或是浸泡在含有類鼻疽桿菌的汙水、汙泥或土壤時,那麼病原菌就很容易經由皮膚傷口進入體內而被感染。

另外,此病菌也可以經由吸入而感染,例如吸入受汙染的塵土或水滴,病原菌可以經由呼吸系統進入肺部,也可以經由食入而感染,例如攝食受汙染的食物或水,病原菌可以經由消化系統進入消化道。

先前新聞曾報導過,有民眾因長期使用非自來水源,因感染類鼻疽後而死亡。另外,也有民眾因長期取用山泉水而感染的案例。非自來水源例如山泉水、井水或地下水,這些水源易受到類鼻疽桿菌的汙染外,也會含有其他的病原菌與重金屬汙染的風險,對身體可能會造成傷害或是死亡。

生飲山泉 倍增危險



此外,常有登山客口渴直接生飲山泉水,或是清洗身體部位,認為山泉水清涼甘甜,其實是具有危險性的風險,如水中含有類鼻疽桿菌,則易造成傷害。因此,最好不要取用非自來水源,不得不使用時,最好能以器皿取用裝入容器,避免身體接觸,並且需經煮沸後才飲用。

類鼻疽從感染到出現臨床症狀,快則2天,慢則可長達數月或數年之久才發病。最常感染的部位是肺部,引起肺炎、肺壞死、空洞性肺病,感染的症狀會因人而異,有些人感染了卻沒有任何的症狀,嚴重時死亡率約40%~70%。

當風災或豪雨淹水時,有些人會到水中玩樂嘻戲,其實是很危險的,最好不要去接觸這些汙水,以避免感染鼻類疽的風險。災後整理家園時,應穿著長的雨鞋及戴好防水的手套、口罩,避免與汙水、汙泥接觸而感染,尤其是老年人或是具有慢性病的人,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肝病、肺病、腎臟病、癌症或是免疫力較差者,都是屬於高危險群,最好不要輕易碰觸這些汙水。

清理完汙水與汙泥時,應以清水清洗並以消毒劑清潔消毒家中和周邊環境,對於泡水或是解凍過久的食物,應丟棄不要食用,飲用水也必需經煮沸後才飲用。由於類鼻疽桿菌對多種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因此風災期間或過後,身體若有感覺不適時,應提高警覺並盡快就醫診斷與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經上述的說明,你是否對類鼻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了解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