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奭
沿著台三線公路進入新竹關西鎮之前,遇見了仙草博物館,短暫歇息時,被熱衷於蒐藏古物的鍾永熹珍藏的黑膠唱片吸引。他把兩千多張黑膠唱片集中於一個空間裡,成立了黑膠唱片展覽室,免費供人參觀。置身其中,宛如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沏一壺熱茶,陶醉於從黑膠唱片緩緩盪出的旋律中。
以圓盤型態承載聲音記憶的黑膠唱片,對台灣的音樂發展而言,除了是播放工具,也記錄了那個年代的文化脈動。黑膠唱片在日據時期傳入台灣後,由於屬於生活奢侈品,一般庶民很少有機會接觸。直到生活水平提升、消費型態改變後,日漸普及化的黑膠唱片才開始走入了一般人的家庭。
二戰結束後,台灣開始出現唱片壓製工廠,隨著電影產業興起,黑膠唱片迎來了黃金年代,成為家戶必備的娛樂品。之後,隨著一九八○年代卡帶與CD的興起,體積大,不易攜帶與儲放的黑膠唱片逐漸式微。鍾永熹說:「沒想到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球興起一波復古熱。許多年輕人與音樂愛好者開始收藏與重聽黑膠唱片,懷舊之餘,也重新認識了台灣音樂的多元樣貌。」
年輕時,鍾永熹在關西鎮上經營電器行,也販賣唱片,後來開始蒐藏起當時剛在台灣風行的黑膠唱片。沒想到一路下來,竟然蒐藏了兩千餘張,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黑膠唱片承載的不只是音樂,也是時代的溫度與記憶。鍾永熹說:「我收藏許多黑膠唱片,就是想讓更多人了解這些舊時代的美麗。」然而,若要讓這些經典旋律歷久彌新,正確的保存與保養方式至關重要。
由於黑膠唱片對環境極為敏感,必須避開高溫與溼氣,避免將唱片置於陽光直射處或接近冷暖氣出風口,避免材質老化變形。鍾永熹說:「唱片最好像書籍一樣垂直擺放,避免傾斜或長時間平放,否則容易導致盤面彎曲變形。」
雖然黑膠唱片相當脆弱,但只要保存得當,就可以維持良好的音質。鍾永熹珍藏的兩千餘張黑膠唱片,涵括了那個年代的知名歌星與膾炙人口的歌曲,每一張唱片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也成為仙草博物館內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