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生活史】遇見黑膠唱片

文/東方奭 |2025.09.17
36觀看次
字級

文/東方奭

沿著台三線公路進入新竹關西鎮之前,遇見了仙草博物館,短暫歇息時,被熱衷於蒐藏古物的鍾永熹珍藏的黑膠唱片吸引。他把兩千多張黑膠唱片集中於一個空間裡,成立了黑膠唱片展覽室,免費供人參觀。置身其中,宛如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沏一壺熱茶,陶醉於從黑膠唱片緩緩盪出的旋律中。

以圓盤型態承載聲音記憶的黑膠唱片,對台灣的音樂發展而言,除了是播放工具,也記錄了那個年代的文化脈動。黑膠唱片在日據時期傳入台灣後,由於屬於生活奢侈品,一般庶民很少有機會接觸。直到生活水平提升、消費型態改變後,日漸普及化的黑膠唱片才開始走入了一般人的家庭。

二戰結束後,台灣開始出現唱片壓製工廠,隨著電影產業興起,黑膠唱片迎來了黃金年代,成為家戶必備的娛樂品。之後,隨著一九八○年代卡帶與CD的興起,體積大,不易攜帶與儲放的黑膠唱片逐漸式微。鍾永熹說:「沒想到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球興起一波復古熱。許多年輕人與音樂愛好者開始收藏與重聽黑膠唱片,懷舊之餘,也重新認識了台灣音樂的多元樣貌。」

年輕時,鍾永熹在關西鎮上經營電器行,也販賣唱片,後來開始蒐藏起當時剛在台灣風行的黑膠唱片。沒想到一路下來,竟然蒐藏了兩千餘張,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黑膠唱片承載的不只是音樂,也是時代的溫度與記憶。鍾永熹說:「我收藏許多黑膠唱片,就是想讓更多人了解這些舊時代的美麗。」然而,若要讓這些經典旋律歷久彌新,正確的保存與保養方式至關重要。

由於黑膠唱片對環境極為敏感,必須避開高溫與溼氣,避免將唱片置於陽光直射處或接近冷暖氣出風口,避免材質老化變形。鍾永熹說:「唱片最好像書籍一樣垂直擺放,避免傾斜或長時間平放,否則容易導致盤面彎曲變形。」

雖然黑膠唱片相當脆弱,但只要保存得當,就可以維持良好的音質。鍾永熹珍藏的兩千餘張黑膠唱片,涵括了那個年代的知名歌星與膾炙人口的歌曲,每一張唱片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也成為仙草博物館內一道亮麗的風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