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近日針對卡達境內的哈瑪斯領導人發動跨境攻擊,導致多方積極奔走、促談停火的契機功虧一簣,和平曙光再趨黯淡。此舉不僅引發國際強烈譴責,更讓人憂心中東戰火恐將蔓延至波斯灣的阿拉伯國家。
這場中東以哈衝突始於二○二三年十月,哈瑪斯突襲以色列,造成上千人罹難、二百多人遭挾持。以色列隨即宣戰,對由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走廊,展開空襲、封鎖與地面攻擊,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在多方穿梭調停之下,雙方於今年初達成停火協議,但衝突並未能就此平息。
哈瑪斯自一九八八年成立以來,是巴勒斯坦激進政治派別,主張消滅以色列,並多次發動自殺攻擊與軍事行動,因此被美歐列入恐怖組織,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亦多次表達要消滅哈瑪斯。
去年七月,哈瑪斯領導人出席伊朗新總統就職典禮期間遭到以色列跨境突襲身亡,引發伊朗強烈不滿。積怨已久的以伊兩國於今年六月爆發戰爭,美國隨後介入,轟炸伊朗核設施;伊朗則以飛彈攻擊美國駐卡達軍事基地,致使中東局勢急遽升溫。所幸在卡達積極斡旋下,以伊兩國同意停火,衝突暫告落幕。
以色列近日再度跨境攻擊哈瑪斯領導人,這次的苦主已由伊朗換成了卡達。
卡達自詡是「中東的瑞士」,與美國關係密切,美軍駐中東最大軍事基地即設在卡達,當年美國與阿富汗神學士組織的談判也選在卡達首都杜哈進行。不久前卡達還贈送川普總統一架波音七四七飛機,做為改裝後的「空軍一號」,足見卡達外交手腕靈活與美方關係之深。
自從以哈爆發衝突以來,卡達積極參與調停,與美國、埃及共同扮演重要協商角色。哈瑪斯談判代表亦透過卡達做為中間人,向美以兩國傳遞訊息。此次以色列擊殺卡達境內的哈瑪斯領導人,不僅違反《國際法》,侵犯卡達主權,更激起阿拉伯世界的憤怒,地區緊張局勢再度升高。
令人質疑的是,以軍發動攻擊的時機,恰逢哈瑪斯談判代表團在卡達首都杜哈討論美國提出的加薩停火方案,包括結束戰爭與釋放人質,如此巧合不禁讓人懷疑,是否為美方設局下套,藉此聚集哈瑪斯領導層以利襲擊。若果真如此,不僅破壞談判誠信,更使未來和平協商陷入信任危機。
以色列與卡達皆為美國重要盟友,川普總統一方面對卡達遭襲感到遺憾,同時稱消滅哈瑪斯是值得追求的目標,並承諾此事不會再發生。他還指示要加快與卡達完成國防合作協議談判,以安撫其不滿情緒。
在中東漫長的衝突歷史中,中國大陸雖然擁有龐大市場與經濟實力,因不具備美國擁有的全球影響力,故難以在國際安全領域扮演關鍵角色。因此中國唯有主張透過聯合國等多邊平台加強溝通協調,聯合國安理會應發揮更大作用,堅持武力不是解決分歧的正確方式。然而這些論述立場,在實際區域衝突中往往難以發揮實質影響,致使和平倡議淪為外交辭令。
以色列對加薩的攻勢仍在持續,即使軍事行動削弱了哈瑪斯勢力,卻也在加薩年輕世代心中播下了仇恨種子,失去至親的痛苦轉化為復仇怒火,使下一代對以色列充滿敵意。而以色列人民也將長期生活在戰火陰影之下,中東和平愈加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