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TaiwanPlus新聞部高階主管艾永青(Ed Moon)近日投書披露,自己在台任職期間,新聞室屢遭政治干預,報導內容被扭曲、引導,許多表面上的「社會自發行動」其實是政治動員包裝的結果。他直言,在執政黨長期默許側翼橫行的情況下,台灣原本熱情而理性的公共討論空間,已逐漸瓦解。這番話對台灣的新聞自由確實是一記重擊,打在長期自詡為民主自由典範的民進黨臉上。
民進黨對新聞自由的箝制,早非新鮮事。從二○二○年關中天電視台開始,便一再以行政手段打壓異己,搞一言堂。中天新聞台即便收視率、訂閱數高居同業之冠,仍被NCC以「報導偏頗、不符合公共利益」為由,強行撤照。NCC原應為獨立中立的專業機構,實際運作卻早已被綠營掌控,是執政當局箝制輿論的打手。
而執政黨對某些特定媒體長期供給資源,以政策行銷、政府標案、頻繁廣告等方式餵養親綠媒體,不只確保特定媒體版面永遠友善,也讓不配合者難以經營。眾所皆知,某些媒體機構年年承攬政府標案,新聞成了政策包裝的工具。這樣的媒體環境,哪來新聞自由可言?近年來的「鏡檢」配合檢察官放消息尤其畸形。
TaiwanPlus原是政府對外展示台灣價值的新聞平台,肩負提升國際形象、強化文化輸出的責任,如今卻淪為內部政治正確的工具,甚至外包為執政黨的文宣機器。艾永青不願配合,最終只能黯然離台,這不僅是他個人理想的挫折,更是台灣新聞自由的大挫敗。
而政治干預新聞僅是問題之一,民進黨側翼在公共領域的橫行無忌,更是導致輿論失序、社會撕裂的主要元凶。以過去兩波大罷免為例,表面上是民主程序的展現;實際上卻動員網軍、側翼,鋪天蓋地攻擊支持反罷免者,將原本單純的公民行使權利,渲染為政治陰謀的再現。
期間,網紅側翼不只在線上帶風向、抹黑對手,更在街頭公開騷擾連署義工,甚至公審在馬路拍照者,質疑人家是「中配」、「共匪」。這些行徑嚴重侵犯公民人身與言論自由。而政府與執政黨對此從未正面譴責,反而縱容惡行持續發酵。
艾永青所描述「公共討論空間消失」,正是今日台灣最深層的危機。當主流媒體無力監督政府,當網路輿論被側翼霸占,當異議者動輒被出征,這個社會還能有真正的理性討論?一旦多元聲音被壓制,媒體言論趨於一致,台灣還是民主社會嗎?
民進黨執政至今,尚能維繫權力版圖的原因之一,正是透過對媒體與言論的巧妙控制,塑造出一個「支持者居多」的政治假象。然而這種建立在封鎖異聲與操控輿論之上的政權,終究只是威權、假民主,一旦真相揭露、壓抑的聲音集體爆發,後果就會如同大罷免大潰敗一樣,遭人民唾棄。民主的價值不在於誰掌權,而在於允許人民有說話的權利和自由。
艾永青的話值得社會各界深思。這不僅是一位外籍媒體人對台灣的失望,更是對台灣新聞自由和民主人權的控訴。當新聞內容由政黨操控,當異議言論受到網軍人身攻擊;所謂的民主只不過是一場虛偽的政治表演。台灣若要真正站穩於國際舞台,首先必須誠實面對言論自由的困境,否則,台灣還有什麼可以立足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