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你我他】 拒絕 也是一種愛

文/林燕卿 |2025.09.01
66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林燕卿

「延遲滿足」的能力是人和動物最重要的區別之一。人會克制自己,在合宜的情況才作合理的滿足,這種教育從嬰兒時期即開始,直到上了學,更須將眼前的玩樂延遲,為更長遠的目標努力。一個人愈能為將來的目標而延宕眼前的玩樂,個人的發展就愈成熟健全,對生活中重要的事情也能表現得愈好。

「延遲滿足」要如何運作?

一、需要以身作則來教導。如果父母本身只圖眼前的享樂,就不可能期望孩子做到。如果父母把工作當作為換取快樂不得已的苦差事,下了班回來一面咒罵工作,一面為豐厚的收入開心,對購買物品、旅遊等津津樂道,不論他們怎麼說,都已經傳達出「工作很可怕,買物品、玩樂很好。」的訊息。孩子學到他不該工作,應該追求快樂,然後就表現在生活上,例如愛看電視而不作功課,甚至逃學,或用欺騙的方式不勞而獲,使父母感到頭痛,卻沒想到是自己教給孩子的。這種情況下期望孩子對功課有興趣,能愉快地幫忙家務,實在不可能。

二、父母要使工作變得有樂趣。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和他們一起工作,如烹飪、掃除、油漆、洗衣、洗碗等,讓工作的過程充滿樂趣,全家人一起工作也代表著關係的凝聚。

三、讓孩子明白,不是只有自己企求的,才是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事也同等重要。例如,為了別人的幸福而盡力,為更遠大的目標而努力。

四、愛孩子不單是給予,也可以是拒絕。有些父母一味地順從孩子的要求,怕孩子受到挫折,其實適度的挫折是必要的。像社會新聞報導的案件,常會看到一生順遂、沒遇到挫折的人,一旦遭遇工作、情感的逆襲,選擇自殺或報復的行為時有所聞。

五、在分配工作給孩子時,要注意時間,讓他在自己認為合理的時間內完成。一個半小時對孩子而言,相當於大人的兩小時以上,不合理的滿足延遲,除了使孩子反感以外,也達不到效果。

和「延遲滿足」能力有關的,還有忍受挫折、不氣餒的能力,教導孩子視挫折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且接受它、面對它,否則容易成為永遠不知足的人,整天生活在不斷的抱怨中。

應付挫折而不被擊倒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表現,父母應該比孩子更成熟。如果父母在孩子遇到小挫折時不能保持冷靜,亂了陣腳,孩子也會學到不良的處理方式,如發脾氣、尖叫、大喊、挑毛病、發牢騷等,因此父母在要求孩子克制衝動前,最好能先控制自己的衝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