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宏信
一般人提到「小蠻腰」,自然會連想到女子很小、很細的腰,以為這是現代語詞,稱讚身材姣好的女性,不會想到與男子有關。
有關「小蠻腰」的由來,有兩個說法。唐代孟棨《本事詩‧事感》記載:白尚書(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姬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白居易有歌姬小嘴鮮豔似櫻桃,舞姬的小蠻腰纖細如楊柳,而這也是櫻桃嘴、小蠻腰與楊柳腰的由來。
白居易家姬不少,除了樊素、小蠻和春草,專管吹拉彈唱的就有上百人,其詩「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中,所指的都是家姬,每個人都有專長和特色:吹笙簧、彈琵琶、善跳舞、會歌唱。可見要當個家姬也不容易。
《幼學瓊林》云:「潘妃步,朵朵蓮花;小蠻腰,纖纖楊柳。」宋代蘇軾〈青玉案〉:「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由此皆可見,小蠻原是白居易家姬之名。
因小蠻纖腰愛跳舞,當她舞動身軀時,那纖柔的腰臀娉婷飛揚,嫋娜多姿的模樣,就像春風吹拂楊柳般的輕柔,後世即以「小蠻腰」稱女子纖腰。如《西遊記》:「殷小姐面如滿月,眼似秋波,櫻桃小口,綠柳蠻腰,真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另一說則來自「楚王好細腰」的故事。根據史料記載,楚靈王喜歡纖細的腰,因當時楚國被中原王朝視為荊蠻之地,故細腰又稱為「楚腰」或「蠻腰」。但楚靈王喜好的細腰,並非女人的腰,而是「士人」之腰。
春秋戰國時期,「士」是指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男性群體,女人是沒有資格稱作士的。《戰國策‧楚策》言「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腰」,《墨子‧兼愛》亦云「楚靈王好士細腰」,指的皆是男人的腰,因此有人質疑楚靈王的性取向。
據說,因為楚靈王個人的癖好,朝中大臣為了迎合他的喜好,每天只吃一餐以控制腰圍;甚至上朝前還得吸氣收腰,再用腰帶束緊腹部,得扶著牆壁才能站起來。到了第二年,滿朝文武官員的臉色都因此變得青黑臘黃。
然而歷經時代演變,現今小蠻腰、細腰、蜂腰、楊柳腰、盈盈一握等詞,都是用來形容腰圍纖細的女性,和男士幾乎沾不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