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颱「鳳凰」昨天下午於彰化出海。此次颱風暴風圈籠罩全台灣,罕見的造成全台皆停止上班、上課的情形。但是比起以前同路徑的颱風,此次「鳳凰」造成的災情是最少的,甚至比起上次的輕颱卡玫基重創中南部,也輕微了許多,這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首先,卡玫基的教訓,讓所有人都上緊發條,全面做好各種防颱準備,防颱工作都升級處理。尤其是卡玫基重創了人民對政府的信心,經濟部水利署與交通部氣象局成了眾矢之的,此次政府全面備戰,要一雪卡玫基之恥,不僅行政院長劉兆玄一直駐守在防颱中心,馬總統也多次前往,台北縣長周鍚瑋更放棄在上海的兩天行程,專程趕回因應。
所以從政府到民間都全力以赴,有助於降低颱風傷害。
這說明了,掉以輕心的輕忽最要不得,所以要「無恃颱風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風雨強大,恃吾有所不可攻也」。颱風來犯是無法改變的天災,而應依靠自己有充分的準備,嚴陣以待。這是應該從鳳凰與卡玫基學到的教訓。
其次,以往地方政府的水患治理,太重於治標,例如太依賴機械抽水站、輕忽根本的疏濬,一味把堤防加高、減少傷亡只能疏散民眾、首長視察都注重在城市等等。
台灣淹水的問題除了河川短急、雨量過度集中等先天不良因素,河川上游山坡地大量開發與都市發展侵犯滯洪區,國土管理失調更加重了淹水災害。卡玫基水患只是一再凸顯治水工程未能整合、河川行水區被侵占、過去地方不當的工程阻擋水路等沉痾。導致一下大雨就淹水,是人民揮之不去的惡夢,難怪民怨排山倒海而來。
大家都知道治水要「標本兼顧」,從根本的地方去做。也就是徹底列出整治河川、排水系統的優先順序;以標本兼顧方法整頓水利系統、強化工程品質;增列年度治水預算,全面加強施工。但是除了目標要明確、策略要正確、經費要充裕、施工要迅速等原則外,最重要的是執行力,台灣水患的最大問題就在欠缺「執行力」三個字。
我們不是沒有經費,三年前行政院提出了八年八百億元,解決縣市管河川、區域排水及事業海堤等。兩年前,朝野立委競相加碼,加入雨水下水道、農田排水、上游坡地水土保持與治山防洪的項目後,從原先的八百億元暴增為一千一百六十億元的「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同時更有立委要求比照增加六年二百五十億元的「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將兩案綁在一起通過,最後的治水特別預算總額上限為一千一百四十億元。但是三年下來這些錢並未能有效執行,當然也未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中颱「鳳凰」大搖大擺橫掃過台灣,因為上下一心眾志成城,讓災害降到了最低,讓鳳凰變小麻雀;但是防颱治水不是一時的,而是長遠的,雨過天晴後,更要居安思危,認真去「執行」治水,才是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