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軍方近日拆除位於非軍事區附近的宣傳擴音器,這是繼今年六月停止對北韓心戰播音喊話後,再度以具體行動表達善意,釋出和平橄欖枝。
多年前外媒曾評估全球可能引爆世界大戰的熱點,包括朝鮮半島、台灣、烏克蘭與伊朗等地。如今烏克蘭已深陷三年餘的俄烏戰火,至今未歇;伊朗今年六月與以色列爆發衝突,互射飛彈,並遭美軍空襲其核設施。朝鮮半島與台海情勢依然緊繃,兩韓、兩岸之間的對話中斷,對立持續。
南韓總統李在明上任以來,多次表達希望緩和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但因明確強調韓美同盟立場,引發北韓不滿,認為李在明如同歷任領袖仍在推動對抗,遂由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之妹金與正出面,強調雙方敵對格局不會改變,對南韓提出的政策提議毫無興趣,未來亦不打算與南韓協商。
面對北韓強硬立場,南韓官員柔性回應,強調打造一個無敵意、無戰爭的朝鮮半島,是李在明政府堅定的政策立場。鑑於南北韓長期處於對立狀態,尤其前總統尹錫悅任內衝突尤甚,因此當下首先就是要重建互信;近期南韓拆除前線擴音器,即是一項實質性緩和舉措,間接向金與正釋出善意,為未來恢復對話鋪路。
相較之下,台灣選擇走上不同路徑。根據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今年的衝突風險評估,台海危機已連續八年被列為第一級風險。對於台海現況,賴清德總統將中國大陸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批評其透過兩岸交流對台進行統戰滲透;同時宣示將維持現狀,以實力保衛和平,攜手全球民主夥伴確保印太地區更為安全。
國際社會普遍支持台海和平穩定,鼓勵雙方以對話化解分歧,並關切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舉行大規模軍演。
美國稍早曾徵詢日本、澳洲等盟國,若台海爆發衝突是否願共同行動抗衡中國?對此盟國多半低調以對、婉拒表態,僅英國表示若台海爆發衝突,準備在太平洋地區參戰。
長期以來,美國在台灣議題上奉行「戰略模糊」政策,如今卻要求盟國採取「戰略清晰」立場,自是強人所難,令盟國備感壓力。川普總統則主打與習近平關係良好,今年初就任以來已與習近平二度通話;習近平今年六月與川普通話時,明確示警美方應慎重處理台灣問題,避免中美被台獨拖入衝突對抗的危險境地。
中美皆為擁核國家,難以想像兩個核武大國敢於選擇硬槓對撞帶來的世紀級大災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主張美國應放棄遏制中國的思惟,應以外交方式處理安全議題,就如何避免因台灣問題引發戰爭展開對話,防止衝突升級。
近年來,大陸解放軍多次圍台軍演,軍機艦不時穿越海峽中線、環繞台灣本島;北韓亦屢次發射飛彈,有時飛越日本海。台灣與南韓皆身處區域緊張情勢之中,但策略選擇差異甚大。
李在明政府在鞏固韓美同盟的同時,也與中國維持互動,並持續向北韓釋出善意與對話意願,以行動重塑兩韓互信。至於台灣則積極整軍經武、備戰保台,備戰的一手做得多,謀和的一手僅限於口頭宣示、缺乏具體行動;欠缺和平對話的言行,趨戰對抗的壓力將不斷累積,對立持續升級,最後所付出的代價必遠超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