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美國對各國的「對等關稅」本月七日正式生效。過去幾個月,川普憑他的「交易藝術」把全世界攪得暈頭轉向,實際卻是拿關稅當人質,強迫各國以投資做為贖金,讓美國愈來愈像是個全球的勒索者。
川普發起關稅戰迄今,已先後搞定英、日、歐盟、南韓、印尼等六十餘國稅率,他們幾乎都是美國盟友,卻無法不向川普低頭妥協。南韓原本面臨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在承諾投資三千五百億美元與購買一千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後,降為百分之十五。日本和歐盟也都是同意投資五、六千億美元之後,關稅才獲調降為百分之十五。
上述投資「投名狀」,讓川普可以炫耀他為美國帶來巨額資金,頻繁向人民上演實境式的政治秀。不過,各國承諾的數字過於龐大,缺乏具體落實措施,看起來更像是為了躲避高關稅,刻意迎合川普虛榮心的權宜舉措。
看來川普已經玩出癮頭,開始將關稅武器化。此前他曾以關稅做威脅,迫使泰國和柬埔寨坐上談判桌。日前他向俄羅斯總統普亭下達最後通牒,若遲不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將向俄國課徵百分之百的次級關稅。他也要求中國大陸、印度停購俄原油,否則將面臨「二級關稅」。
川普對俄中印的關稅戰,背後牽涉俄烏戰爭和石油兩大要素。能源出口中印是普亭繼續打仗的底氣所繫,目前俄羅斯已是中國第一大石油天然氣供應國,印度則是俄油第二大買家,俄中印的能源結合,成為川普實現俄烏停火的最大阻力,必須設法阻斷。
不過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和美國叫板的實力,雙方剛在瑞典結束第三輪貿易談判,並無重大突破。美國的施壓重點放在能源問題上,但對北京而言,俄羅斯石油極為低廉,沒道理不買便宜貨,何況還要考慮「友誼無上限」的中俄關係。
川普只能拿印度開刀,本月六日就宣布加徵印度商品百分之二十五關稅,讓印度商品面臨高達百分之五十關稅,僅次於中國被課徵的百分之五十五。此舉標誌著美印關係的重大轉變,今年二月川普剛上任不久,印度總理莫迪訪問華府,向川普示好,五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空戰,美國曾居中斡旋停戰,沒想到現在川普為了關稅戰略,說翻臉就翻臉。
專家認為,此事打破「結盟對抗中國」就保證「免於高關稅」的迷思,將促使印度重新思考戰略立場,可能會進一步強化與俄羅斯、中國及其他多國的關係。
據外電報導,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總正在俄國訪問,將討論與俄羅斯的國防合作等問題,並邀請普亭訪問印度。另外,莫迪本月底將前往天津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是他七年多來首度走訪中國大陸,顯示印中關係正在解凍。
與此同時,印度擬於九月或十月主辦今年度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川普原計畫藉著出席峰會契機訪問印度,但如果貿易談判無法取得突破,川普可能取消訪印出席「四方安全對話」峰會,恐將使美印關係愈離愈遠,把印度更推向俄羅斯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