躄魚
圖/123RF
文/一元
彈塗魚屬於兩棲魚類,具體說,不但能水裡游,還具有陸上活動能力,世界這麼廣大,除了彈塗魚還有別的魚類也能有這樣的陸上能力嗎?我們來找找還有哪些。
離水走路 誘捕食糧
「躄魚」,是一種渾身長滿了各種顏色的斑點、疙瘩、結節,棲息在海灣的泥灘地、淺海岩礁或海藻、珊瑚叢中的魚,看起來既像珊瑚,又像附著在海底的海綿,牠們的胸鰭與腹鰭已演化成類似小腳丫的結構,可以用來在海底或陸地上支撐身體與移動,常被稱作「會走路的魚」,或「五腳虎」。以誘釣捕食小魚與小蝦維生。
短離水面 自行呼吸
另外就是某些鯰魚,如攀鱸,電視新聞曾經播報過,一種以前在金門常見、離水不死、還會走路的奇魚,說的就是「攀鱸」,據說曾經消失過多年,後來說有人在烈嶼發現牠們的蹤跡,最後終於成功繁衍了幾百隻攀鱸後代。牠們屬於具有輔助呼吸器官、可以在缺氧的環境中生存,甚至短暫離開水面的魚。
還有一種長得很怪的魚,叫做「七鰓鰻」,無鱗、有背鰭與尾鰭,長得跟普通鰻魚差不多,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圓嘴,嘴裡長著無數倒鉤利齒,在眼睛後面的身體還有一排腮孔,古怪難看,會在繁殖季節上岸,到溪流中產卵。
總而言之,有些魚類並非完全脫離水,但由於牠們的特殊構造與行為,造成在陸地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活動,這便是魚類適應環境、拓展生存空間的真實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