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梨美
大暑,熱到最極至,夏天一步步溜走。靜下心,讀讀書,喝喝茶。荷花池畔聽蛙叫,老榕樹下聞蟬鳴。清風徐來,看草間熠熠螢火,望天上點點繁星。
荷花池上,蜻蜓輕輕飛過;蟬鳴樹梢,光陰悄悄溜走。小暑去,大暑來,萬瓦鱗鱗若火龍,烈日當空夏欲盡。
大暑,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暑,炎熱;大者,炎熱之極也。大暑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的時節。驕陽似火、溼度大、風遲滯;白天暑氣蒸騰,夜晚悶熱難入眠。人們「溼熱交蒸」,農作物卻欣欣向榮、以最快速度成長。
「伏」,潛伏、藏伏之意。古人認為,春夏秋冬四季,分別對應五行中的木火金水。按相生相剋規律,由秋到冬是「金生水」,由冬到春是「水生木」,由春到夏是「木生火」,皆相生關係。唯有從夏到秋「火剋金」相剋,秋氣被夏氣壓制,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於地下;後來「伏」亦衍伸指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之意。盡量減少高溫下的活動,避開溼熱之暑氣。為此,自古民間有燒伏香,晒伏薑,飲伏茶的習俗。
伏茶由荷葉、夏枯草、白茅根、茯苓、薄荷、藿香等十多味草藥熬製而成,清涼袪暑,降溫靜心。舊時,還有不少農村會在村口的涼亭裡奉伏茶,供來往行人飲用。時移世易,古風不再,這樣的涼亭已很少見到了!
大暑三候:一候腐草為螢。螢火蟲分水生與陸生,共約二千多種。陸生螢火蟲產卵於雜草陰暗處,大暑時節卵化而出。暮濃濃,草叢間萬千流螢飛來飛去,古人遂以為螢火蟲由腐草變化而來;二候土潤溽暑,天氣悶熱、土地高溫潮溼,適合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長;三候大雨時行,常常有大雷雨出現,一陣雨來一陣涼,慢慢捎來秋天的信息。
螢火蟲,又名耀夜、景天、熠耀、夜光、宵燭,也稱火金姑、火火蟲。各個稱呼美如許,飛過竹林與草間,勾起了詩人無限的遐思,有「詩蟲」之譽。
◎南宋.朱淑真〈夏螢〉:
初疑星錯落
夏日的夜晚,微風輕拂,荷花池畔,傳來蛙聲一片。看著草叢裡流螢點點,少女正嬌憨明麗,咀嚼著青春歡快!
熠熠迎宵上,林間點點光。
初疑星錯落,渾訝火熒煌。
著雨藏花塢,隨風入畫堂。
兒童競追撲,照字集書囊。
一樣尋常的夜色,才有流螢便不同。一隻隻如夏夜精靈,林間、草叢裡飛來飛去,飛成浪漫與神祕。點點螢火點點光,乍看如繁星落人間,再細看,又像是微微火光閃閃爍爍。冷不妨,天空灑下毛毛雨。雨中飛舞的流螢,宛如藏身於花叢中的精靈,與花兒同翩躚。晚風陣陣時,幾隻著了迷的螢火蟲隨著風兒,輕盈盈地飄進了畫堂,又輕盈盈地溜了出去。夜色如許之美,螢火蟲如許迷人,惹得兒童們紛紛競相追逐,一會兒追到東、一會兒追到西。把捉到的螢火蟲放入書囊裡,學學車胤做一回囊螢夜讀又何妨!
車胤(約西元333–401年),晉朝人。家貧,家裡晚上經常點不起油燈。想繼續做學問的他,就把螢火蟲放進白絹做成的袋子裡,用來照明、讀書,是為「囊螢夜讀」。
螢火蟲從卵到成蟲,通常需時一年。一般成蟲壽命,僅一個星期左右。生命如許匆匆,唯有抓緊機會放熱放光芒,恰似詩人的青蔥歲月。一次,與意中人攜手西湖,遇上了黃梅細雨。躲雨時,詩人見四下無人,「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渾不解何謂矜持。
惜哉,詩人未能與戀人雙宿雙飛。所嫁之人志趣不合,夫妻感情不和睦。愛情上的失意失落,鬱鬱早逝。
朱淑真(約西元1135–1180年),南宋著名女詞人。生於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
◎南宋.翁森〈四時讀書樂〉:夜深燼落螢入幃
讀書樂!讀書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新竹壓簷桑四圍,
小齋幽敞明朱曦。
晝長吟罷蟬鳴樹,
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臥羲皇侶,
只因素稔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窮,
瑤琴一曲來薰風。
羲皇侶,典出陶淵明,「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羲皇上人,指生活在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之人。比喻無憂無慮,閒適自得的人。
屋外四周,一棵棵桑樹,鬱鬱蔥蔥,綠蔭如蓋。我的小書房,窗明几淨又清幽。陽光從碧窗紗透進來,伴我讀書寫字,共度好時光。
夏日漫漫,書中自有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吟詩作詞讀累了,且放下手中書,閉眼聆聽窗外傳來枝頭蟬鳴,一聲亮似一聲。夜深人靜時,蠟炬成灰燈花落。風正好,書正濃,點點飛螢入簾幃,我恰與古人神交遊。
累了、倦了,閒閒躺在北軒窗下。輕風拂來,沁我心脾,無憂無慮無牽掛,彷彿回到太古時代,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生活。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吾能有隨遇而安之雅,全拜讀書樂趣多呀。
讀書樂,讀書樂,四時讀書樂無窮!長長夏日,一卷在手;箇中滋味如風吹柳絲千萬縷,瑤琴一曲動心弦。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讀書樂,讀書樂,四時讀書樂無窮!
翁森,宋末元初人,生卒年不詳。自幼養成無書不讀的習慣,一生讀書、教書及寫作。
大暑,熱到最極至,夏天一步步溜走。靜下心,讀讀書,喝喝茶。荷花池畔聽蛙叫,老榕樹下聞蟬鳴。清風徐來,看草間熠熠螢火,望天上點點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