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中國西南杜鵑王

文/出谷司馬 |2025.07.17
76觀看次
字級

文/出谷司馬

在過去的專欄中,我們曾經介紹過中國大陸西南有個古蜀國。該國有位名叫杜宇的帝王,為了把皇位讓予他人而躲進深山裡,結果幻化為杜鵑鳥的故事,後來更成了唐代詩人李商隱〈錦瑟〉詩中「望帝春心託杜鵑」的典故。

然而,杜鵑不只是鳥類的名稱,也是花的名字。特別是在中國西南這個擁有生物多樣性的地方,杜鵑花的分布相當廣,且不僅僅是春天時在台灣許多校園都見得到的灌木型杜鵑花,還有像樹木一樣高大、在學界被稱為「大樹杜鵑」的雲南特有種。

大樹杜鵑的故事,可以回溯到一九一八年,當時號稱「植物獵人」的英國植物學家喬治‧佛里斯特(George Forrest),在雲南高黎貢山發現了一群高達二十多公尺、直徑八十多公分的杜鵑「樹」,是一種學界從未發現的大型杜鵑。

為了證明他的發現,佛里斯特僱來工人,砍下一棵高二十五公尺、直徑達八十七公分,估計樹齡有兩百八十年的老樹,再將樹幹鋸成圓盤帶回英國,一時之間震動了整個植物界。雲南「杜鵑王」的名號也就這樣不脛而走,成為所有植物獵人夢寐以求的神祕傳說。

大樹杜鵑是杜鵑花科、杜鵑花屬下「翹首杜鵑」的一個變種,即使到了現在,這個物種也只分布在雲南的高黎貢山一帶。而且,佛里斯特發現杜鵑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人真的看過這麼大棵的杜鵑樹,因此杜鵑王存在的證據,也只能仰賴佛里斯特帶回英國、存放在博物館的杜鵑王圓盤。

直到一九八一年,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的植物學家馮國楣,終於在今雲南騰衝市大塘村的深山中,找到了大約四十株的大樹杜鵑,證實佛里斯特多年前的探險成果所言不假。

馮國楣曾經聽聞杜鵑王的存在,但遍尋所有檔案史料,就是無法找到杜鵑王的所在位置。只知道當年佛里斯特是在騰衝一帶,一處叫做「河頭」的地方發現杜鵑王的,但是在如今的地圖上,已經找不到這個地名了。

為了一圓夢想、親眼證實杜鵑王的存在,在昆明植物所的支持下,馮國楣帶了楊正洪、呂正偉兩位助手,實地前往騰衝尋找杜鵑王。但因時間相隔許久,當時跟著佛里斯特去砍樹的中國助手,多半都已經凋零了。

團隊從佛里斯特的傳記中得知,當時有一位姓趙的助手,曾經陪同前往砍伐杜鵑王,但當他們循線找到趙姓助手時,他已經過世了。所幸透過趙先生的遺孀,找到了一位仍然健在的納西族人和文明,也才終於得知,當時的河頭就在現在的大塘村。

根據記載,馮國楣一行人遍尋多日無果,原本已打算放棄,天色漸暗,失望又疲倦的團隊就在一片樹林中過夜。睡醒後,他們發現自己居然就睡在一片大樹杜鵑林中,身旁還灑滿了落下的杜鵑花。這就是杜鵑王被重新發現的經過。

在台灣成立「荒野保護協會」的徐仁修,曾在二○一六年三月親自走訪騰衝的大樹杜鵑林,經過五個多小時的徒步路程,終於得見傳說中的杜鵑花王。徐仁修回憶:「這是多麼奇妙的事,我們常看到的矮矮的杜鵑花叢,居然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可以長到二十公尺高。這世界比你想的大很多、精采很多,怎麼可能在家裡待得住?一定要出去看,去探險。」

這段奇妙的經歷,呼應了馮國楣一行人發現杜鵑王的過程,想必也重現了佛里斯特在上個世紀初的驚奇之旅。充滿生物多樣性的中國西南,怎麼叫人不醉心其中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