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記憶】細說馬齒莧

文/李佳靜 |2025.07.09
92觀看次
字級

文/李佳靜

一次到鄉野遊玩時,看到一種野草馬齒莧。我忽然想起童年住鄉間時,母親曾喚此草為豬母奶。會喚作此名大概是因葉片肥厚飽滿、汁水豐盈,像極了母豬哺育幼崽時的模樣。童年時期曾見母親在田間採摘馬齒莧,那時節,田埂間、菜畦邊到處都可以看到,直到我十多歲時,老家附近蓋了科學園區,田地不見了,老房屋變樓房,便很少看到馬齒莧了。

長大到台北工作後,有一次社大的老師也談起這種野菜,其學名馬齒莧,是因葉形似馬齒之故。社大老師頗重養生,告訴我們不要小看這種餵豬的野草,它富含Omega-3 脂肪酸,是守護心臟的天然野蔬。

有一次回老家,我和姐姐談起野菜。姐姐問我喜歡吃寶釧菜嗎?我疑惑什麼是寶釧菜,才知道馬齒莧原來也稱寶釧菜,傳說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經常以馬齒莧果腹。我打趣說:「這從前餵豬的野菜,現在城市裡的人很多把它當養生的珍寶。」我後來又上網搜尋,發現馬齒莧還有另一個傳說,當年后羿射日,最後一顆太陽便是躲在此草之下,方得倖免,故別名太陽草。太陽草的傳說乍聽之下有點荒唐,但也可以道出在烈日之下,馬齒莧開花、結籽,旺盛的生命力。

想起小時候,母親採回馬齒莧,常以清水洗淨後切碎,與雞蛋同煎,起初我覺得味道真的太粗糙,幼時的味蕾總還迷戀精緻的食物。但看那綠葉鑲嵌在金黃蛋餅中,真是好看,而且爆香的醬油和著馬齒莧的香氣縈繞不散,是尋常卻撫慰人心的人間煙火。這幾年愛上野蔬養生,不禁心血來潮,買回來的馬齒莧,先是照網路作法,澆熱油拌花生涼拌。也學母親將蒜末爆香,再下馬齒莧翻炒,待其軟塌,再澆上和醬油混勻的蛋液,嘗一口,那香氣溢滿廚房的童年氛圍又回來了。

最近還發現,馬齒莧還有五行草的稱呼,因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五色來對應中醫的五臟調養概念,這以前常被農人視為田間的雜草,竟是養生奇草,我們真的不要小看世間萬物,它都有獨特的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