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宏信
人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憑。」意思是,親眼看到的事物為真,聽到的卻不可盡信,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歷史上,有個「眼見為憑孔子粥」的典故。話說孔子周遊列國時,被困於陳、蔡兩國,七天未進米粒,飢餓難耐。子貢外出討米,交給顏回煮粥,飯煮好時子貢正好路過,遠遠望見顏回用手抓粥吃,有些不高興,將此事告訴孔子。
用餐時,孔子對顏回說:「我昨晚夢到了祖先,想用這粥祭祀他們。」顏回馬上回答:「不行!我剛才煮粥時,屋上有團黑灰掉在裡面,我覺得丟棄未免可惜,就把它吃掉了。但髒汙的粥對祖先不敬,不可以拿來祭祀。」
聽完顏回的話,孔子言道:「是啊!要是我也會吃的。」並向周圍的人說:「我信任顏回,不是從今天開始的。」從此,弟子們對顏回更加心悅誠服。
星雲大師在《星雲禪話》中提過一則故事,說韓國的鏡虛禪師某天抱了一名女子回房,並將房門關起來,好幾天都不打開,似乎在房裡同居同食。徒弟滿空和其他師兄弟深怕他人知道,一直把守在門外,遇到有人找師父,都說禪師正在休息或打坐。
滿空心想,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遂決定鼓起勇氣詢問鏡虛禪師。
走進房間,看到一位長髮披肩的女子躺在床上,滿空忍不住說:「師父,您這樣的行為,還能做我們的模範嗎?」鏡虛也不動氣,輕言慢語地叫滿空向前,看清女子的臉。滿空當下大驚,原來女子是位麻瘋病患者,鼻子掉了,耳朵沒有了,嘴也歪了,禪師正用特殊的方法為她治療。
禪師告訴徒弟,他現在要替女子按摩,幫助她活絡氣血。滿空聞言下跪,慚愧地說:「師父能看的,我們不能看;您能做的,我們不能做。弟子愚痴,竟不能了解師父的大慈悲!」
南傳《葛拉瑪經》中,佛陀以「十事勿輕信」(十不依),闡明對信仰的理性態度,叫人們勿輕信傳說、傳統、流行、經典、邏輯、常識、自見、威信、師長,何況單憑眼識所見,更容易發生誤解。
生活中某些常見的事物,往往都與事實相悖。如台東「水往上流」奇景,只是角度與視覺落差造成的錯覺;「分子料理」則是利用科學方法再製,使料理產生不同的樣貌與味道;魔術表演藉由手法或道具,就能騙過眼睛,讓大腦產生錯覺。
人的眼睛並非絕對可靠,3D圖像就是個例子,可使人將平面的東西看成立體,尤其現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AI生成更是無從分辨。因此,凡事必須從不同角度觀察驗證,切勿僅以「眼見」為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