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台南山區訪祕境 農遊體驗採杏鮑菇

文/943 |2025.05.24
135觀看次
字級
東山咖啡近年逐漸打響名號。圖/943
閒坐景觀餐廳忘憂且沉澱。圖/943
保存完整的碾米廠,充滿懷古思情。圖/943
龜丹溫泉可泡湯、採果、DIY芒果青。圖/943
黃金蕎麥是近年新興的健康食材。圖/943
175咖啡公路沿線有許多好玩的農遊熱點。 圖/西拉雅風管處提供
由東山一帶各種物產擺成的壯觀展示賣場。圖/943
175咖啡公路沿線有許多好玩的農遊熱點。 圖/西拉雅風管處提供
參觀養菇農場才知餐桌上的菇有多麼得之不易。圖/943
可出菇的杏鮑菇,每一支都白胖可愛。圖/943

文/943

近年興起的農業觀光、溫泉休閒與文創體驗,正悄悄為南台灣的山城景點添上多元面貌。位於楠西、東山與玉井一帶的龜丹溫泉、杏鮑菇農場、觀光工廠與景觀餐廳,不僅串聯起一條知性又舒心的山城小旅行路線,也讓人重新發現台南內陸的另一種魅力。

這樣的山區旅行路線,既不會充斥著商業喧囂,也不用盲目打卡,而是一趟融合農業知識、自然景觀與文化體驗的深度慢遊。

溫度溼度加無塵除菌

走進玉井的圃圃豐杏鮑菇農場,走進「接種室」,一眼望去盡是規律排列的高架與成千上萬的太空包。這裡是南台灣規模最大的有機杏鮑菇農場,每年產量可達千餘公噸,供應各大超市與市場。

農場主人以過往科技業的管理經驗,打造出一套精密的自動化環控與回收系統,從太空包製作、接菌、走菌,到出菇採收,每一步都經過溫度與溼度的精準控制。無塵除菌的設備不僅讓杏鮑菇生長速度穩定,也大幅提升品質與良率。

養菇過程細致又繁瑣

杏鮑菇的栽種過程,並不如外人想像中的簡單。太空包的土壤必須先混合木屑、米糠、玉米梗、黃豆粉及小麥粉等材料,堆置發酵後再高溫殺菌,在生產線裝入塑膠袋成為太空包並植菌後,必須在攝氏15度的低溫下培養約一個月的菌絲,再歷經22天的出菇期,才能進行採收。

一個太空包約能長出250公克的杏鮑菇,但因為生長過程中容易遭到雜菌入侵,農場人員必須每日巡視,並以次氯酸水進行消毒。頂部若出現黃色物質,代表菌包受到雜菌感染,便須及早淘汰,以防波及其他太空包。這樣的農場作業看似繁瑣,卻讓人對餐桌上的那朵杏鮑菇多了一份敬意。

親子同樂體驗動手做

來到杏鮑菇工廠,最重要的當然就是體驗採菇,「出菇室」中,宛如圖書館一排排高至天花板的整齊架子,長得全是白嫩蓬鬆的杏鮑菇,令人忍不住直呼「好可愛!」採收的訣竅是則須判斷菌摺是否張開,只要有一支張開,整株就可全部摘下。

此外也有親子同樂的DIY體驗──製作秀珍菇養菇盒。為避免雜菌污染,每人操作前,都需以酒精消毒雙手。再將太空包撕開,將已植入菌絲的混合土壤捏碎並裝入盒中,體驗土壤的多元材料。完成後的養菇盒可帶回家噴水種植,若環境控制得宜,甚至還能多次出菇,真是一堂輕鬆有趣的農業教育課。

保健新嬌客黃金喬麥

而在玉井區內,另一項日漸受到重視的作物便是黃金蕎麥。以往常被視為綠肥作物的蕎麥,其實不是麥,過去也很少採收食用,近年在契作農民與地方品牌推動下,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兼具經濟與保健價值的明星農產品。

「黃金蕎麥探索館」目前是全台唯一的蕎麥主題餐廳,內部有作物知識介紹走廊,與商品展售區,簡明扼要地說明蕎麥的營養特性、生長過程與加工用途。

這裡的蕎麥是與知名網紅農夫小劍劍契作種植,3個月即可收成,無需大量農藥,對土地相對友善。館內所販售有無咖啡因蕎麥茶與蕎麥醬、蕎麥薄燒等產品,蕎麥海苔酥脆可口,蕎麥茶生津止渴,難怪餐廳門庭若市。



東山烘咖啡

龜丹泡溫泉

離開杏鮑菇農場,穿過整片農田風光,來到楠西山區的龜丹溫泉,另一種放鬆方式,正等著旅人。

農場體驗加泡湯行程

龜丹溫泉屬於弱鹼性的碳酸泉,泉質清澈無味,有著「美人湯」的雅號。當地的龜丹休閒體驗農園,不只是泡湯據點,更安排了以農事體驗為主的行程。像是芒果採摘、製作芒果青,或是認識果樹栽培的小知識,都是遊客喜愛的活動。

農園中設有瀑布造景,水氣氤氳富含陰離子,十分養生,特定季節如花旗木(櫻花季尾)綻放時,更添幾分詩意。晚上若住進附近的天喜悅溫泉會館或六二溫泉山房,白日泡湯,夜裡仰望星空,整個行程兼顧休閒與知性,足以忘憂和沉澱。

咖啡公路上山景迷人

距離不遠的十果文創園區,則是東山咖啡及農產的推廣重鎮。「十果」合起來其實就是東山的「東」字。園區的3個展館,分別聚焦在東山農產、咖啡與稻米。

除了展售東山農會產品的「農產萬物館」外,「咖啡梅納館」介紹當地咖啡品種與歷史,遊客可親自挑選咖啡豆、試聞香氣後體驗小批次烘焙,是手作與知識兼備的旅程延伸。還提供咖啡師精心烘焙的焦糖拿鐵及可頌下午茶,可以閒坐窗邊遠眺山景,一邊品嘗台灣自產自烘的咖啡豆及點心。

碾米廠保存作業流程

而第3個展館位於園區宛如三合院的正中央,「禾稻旅行館」正是東山區農會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古老碾米廠,建於1934年,為當時推動稻米產業現代化的重要設施。

碾米廠在2005年被列為歷史建築,並於2016年完成修復,成為保存與展示台灣稻米產業發展歷史的重要場所。碾米廠建築為三層樓高的杉木結構,座東朝西,內部保留了完整的碾米機組,包括碾米機、鼓風機、發電機等,展示了當時碾米流程的全貌。

此外,旅途中偶遇的景觀餐廳,或許是這趟山城旅行最不費力卻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環。位於梅嶺600多公尺的「景美是吉」便是如此。由一位景觀設計師與在地朋友合夥打造,空間融合植栽、石材與視覺留白,營造出貼近自然的用餐氛圍。

走進土地和產業觀覽

午後時分,面向西方的180度大片觀景窗,將南鯤鯓、北門方向的山海景致盡收眼底。冬季或雨後時偶有雲海翻騰,壯麗不輸高山。

店家料理強調在地食材,如以梅嶺梅子製成的創意套餐與芒果飲品,口味自然,不過度加工。適合在行程之中找個落腳處,慢慢咀嚼風景與味道。

這條穿梭於楠西、玉井與東山的路線,不是為了熱鬧拍照,也不必打卡換折扣,而是讓人靜下心來,走進土地與產業的紋理,體會一朵菇、一杯蜜、一泡湯背後的細節與溫度。在農業觀光逐漸成為主流的此刻,台南的山區以自己的節奏,提供了另一種更貼近生活的旅遊選項。

這樣的旅行,不只身心舒暢,也讓人對農業與土地,有了新的理解與敬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