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米各
文/檸檬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原本只是打開IG(Instagram),想滑一下限動(Instagram平台上分享即時、短暫的內容的方式),接著點進朋友分享的一支連續短片(Reels),滑完之後下一支又自動跳出來,滑著滑著,再抬頭一看,天都黑了,書也沒念,午餐也涼了。
高度刺激 時間沉默
心裡還在懷疑:「我不是才滑一下而已嗎?」但打開手機裡的「螢幕使用時間」一看,今天的社群軟體使用時數赫然寫著——3小時46分鐘。這就是時間錯覺在搞鬼。
我們以為自己對時間掌握得還不錯,但事實是,大腦對時間的感知,其實一點都不準。心理學家早就研究過:當人處於一種「高度刺激」的狀態,例如:滑手機、看短影片、玩遊戲時,大腦會產生一種「沉浸感」,讓你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也就是低估了實際經過的時間。相反的,當你在做一些無聊又重複的事情時,比如排隊、坐車、寫功課,你反而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甚至一分鐘好像有60小時那麼久。
簡單來說,我們的時間感,其實就像壞掉的時鐘,常常「快」或「慢」個幾圈,而且自己還沒發現。誰能幫我們「校準」這壞掉的時鐘?當然是數學,數學就是專門用來處理這種「感覺與事實不一致」的情況。
錯覺誤差 將近八成
如果覺得今天只滑了20分鐘手機,但實際上用掉了90分鐘,這就是所謂的「時間錯覺」。當大腦沉浸在快樂的狀態下,會自動「壓縮」時間。就像你以為只是喝了一口珍奶,事實上整杯都快見底了。那到底「壓縮」了多少呢?數學可以幫我們算出來。
如果你以為花了20分鐘,實際上卻花了90分鐘,那就等於你低估4倍多的時間。就好像你以為只花了100塊,結果帳單寫著450塊,差距驚人,對吧?如果要換個方式理解這個誤差:你以為只花了1/5的時間,代表你「感覺錯誤」的比例高達將近八成!
這樣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時間感」出現了將近八成的誤差。這還只是滑手機而已,如果把這種時間錯覺套用到每天的生活,可能會發現,我們「誤以為自己還有很多時間」,但其實早就不見了。
當我們沉迷於短影片、沉浸在網路世界中時,時間似乎流得很快;而當我們做的是需要耐心、重複又乏味的工作,我們會覺得時間根本是停止。這種大腦對時間的錯覺,其實就像是一條走歪的時間軸,而數學能幫我們發現這條時間軸歪掉。它不會否定你的快樂,但會提醒你:「這些快樂,有沒有偷走你原本想拿來完成夢想的時間?」
下次再滑手機前,不妨先看看時鐘,再看看昨天的螢幕時間,然後問問自己:「我現在滑的,是放鬆,還是在逃避?是10分鐘?還是又要變成1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