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程咬金投唐以後就改名程知節,字義貞,擺脫了程咬金這個豪氣又具江湖味的名字。李淵讓秦瓊、程知節跟隨秦王李世民,李世民雄才大略善用將領,程知節如魚得水,屢立戰功,被封為宿國公。
但封為宿國公之後,李淵又讓程知節當康州刺史;康州,也就是現在的廣東,唐代時還是片蠻荒之地。怎麼會建立戰功,卻被趕到瘴氣橫生之地?根本就是被當成罪人流放!
其實,這項人事安排是東宮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搞的鬼,想要削弱李世民的力量。後來在李世民的極力爭取下,程知節掛著康州刺史的虛銜,不必真的去到廣州。從此以後,他就心甘情願地倒向李世民這一邊了。
接著,李建成和李元吉改以收買方式,想要離間程知節等將領,也包括房玄齡、杜如晦等文臣。但程知節豈是容易收買的人,李建成見計謀不成,又想將他外放,遠離長安。程知節於是對李世民說:「大王股肱羽翼盡矣,身何能久!知節以死不去,願早決計。」
不只程知節建議發動政變,號稱唐朝第一猛將的尉遲恭,也力勸李世民發動政變。終於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發動了歷史上知名的「玄武門之變」。
程知節墓誌銘記載:「九年夏末,二凶作亂,太宗受詔,宣罰禁中,公任切爪牙,校勤心膂。」二凶,指的便是李建成與李元吉兄弟。
政變的最後贏家是李世民,但整個過程仍十分驚險,幸而內有尉遲恭肅清對手,外有程知節抵抗支持太子的薛萬徹,內外通力合作下,才確保了政變的成功。李建成與李元吉被殺,李世民接替東宮太子之位,李淵見大勢已定,只能退下皇位自稱太上皇,李世民旋即稱帝,改年號「貞觀」。
玄武門之變,程知節負責在外阻擊太子人馬,壓力一點不遜於在內作戰的尉遲恭,但他在凌煙閣中卻僅排名十九,與排名第七的尉遲恭差距頗大,可能與政變中他沒有直接與李世民並肩作戰有關吧。這或許也可以說明,在玄武門之變中根本沒出現的秦瓊,為何排名最後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