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是食材也是藥材 中醫提醒依體質使用

文/伍瑞吉(中西醫整合專科醫師)  |2025.05.05
295觀看次
字級
生薑是家庭常見的調味食材,也是中醫常見的藥材,雖然常用,但不宜過量。圖/123RF

文/伍瑞吉(中西醫整合專科醫師) 

當天氣寒冷時,人們喜歡吃溫熱的食物,穿保暖的衣物,以此避免受寒、降低免疫力,及預防引發感冒。因此常聽周遭朋友提到,天冷時,喝上一碗溫熱的黑糖薑湯,就能讓身體暖和起來,即刻感到渾身舒暢、精神飽滿。而且,若有筋骨痠痛、頭痛或畏寒等情況,飲用後也常能稍感舒緩。然而,用薑來調理身體,是否人人都適用?

吃薑可能加劇發炎

最近在門診中遇到一位病患,因咽喉疼痛、口腔潰瘍、舌尖與舌緣疼痛而前來求診。經檢查,發現有口內炎現象,但並無其他明顯的感染徵兆。病患自述口腔不適已超過一周,且無明顯好轉趨勢。進一步詢問病史後,得知其近日頻繁飲用薑湯。據判斷這可能與其病情有關,於是囑咐暫停飲用薑湯,改以冬瓜茶或蜂蜜水取代,同時配合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中藥治療,結果症狀很快便獲得改善。

推測病患本身可能因工作繁忙、睡眠不足、壓力過大與營養失衡,導致陰虛火旺。在未能察覺自身身體狀況的情況下,連續多日飲用薑湯,反而使陰虛加劇,火氣更旺,免疫功能亦因此失調,進而誘發口內炎。

生薑適時適量無害

生薑是家庭常見的調味食材,也是中醫常見的藥材,雖然常用,但不宜過量。適時適量地使用生薑,是有益無害的;量少時偏溫,量多則致熱。根據中醫典籍《雷公炮製藥性賦》記載:「生薑,味辛,性溫無毒,入肺心脾胃四經主通神明。去穢惡,散風寒,止嘔吐,除洩瀉,散鬱結,暢脾胃,療痰嗽……要熱去皮,要冷留皮。」生薑能開胃調氣、溫化痰飲、發表散寒。脾胃健運則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升清降濁則神清氣爽,身心舒暢。

那麼,什麼時候適合喝薑湯?什麼情況又不宜呢?由於生薑味辛性溫,因此在感受風寒、出現頭痛、畏寒、鼻流清涕、口不渴、咽不乾等症狀時,飲用黑糖薑湯可以達到祛寒效果。但若有風熱症狀,如發燒、喉嚨痛、咳嗽帶黃痰(如上呼吸道感染),則不宜飲用,否則可能使症狀惡化。

此外,若出現陰虛內熱、潮熱盜汗、失眠多夢、咽乾口燥、口腔潰瘍、皮膚搔癢不適(如溼疹、蕁麻疹、皮膚炎)等情況,也不適合喝薑湯或攝取過多生薑,避免升發陽氣過度,導致陰虛火旺,使病情加重。此外,夜間亦不宜食薑,因夜間氣收斂而薑性發散,容易影響睡眠。但若因治療需要,則另當別論。

藥食同源取其中道

一般建議生薑用量為2、3片或3~9克。生薑皮具有行水氣、消浮腫的作用,通常用量為1~4.5克。生薑不宜過量食用,過量可能刺激腎臟,引起發炎。生薑與紅棗同用,能益脾胃之氣,溫中祛溼。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的理念,許多日常食材亦可入藥,以調和陰陽。陰陽貴在平衡互補——「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即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原則。《黃帝內經》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民眾在日常食療養生時,亦應遵循此理,過猶不及,取其中庸之道為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