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貞
前陣子外子驟逝後,我不斷接收到來自鄰居友人的噓寒問暖,她們自稱是某社區的「寡婦聯盟」。成員有七、八個,從六十幾歲到八十幾歲,每人都是喪偶後獨居。儘管如此,她們彼此鼓勵要堅強,要讓一個人過日子,同樣能多采多姿。
所以只要知道附近有人和她們一樣,突然失去了另一半,怕頓失依靠時,就會以自身經驗表示關懷,不管精神上的鼓勵或實質上的陪伴,盡量給予協助。
當時,由於事發突然,我一時之間手足無措,生活亂了方寸,她們怕我身心無法負荷,不僅幫忙料理後事,還不斷安慰和引領我,在她們的陪伴、支持下,我終於慢慢地從悲傷恐懼中,一步步走了出來。
之後,她們有空會帶著我聽演講、當義工,參加各種學習課程,或走出戶外踏青,或去慰問弱勢家庭……每天都有不同的安排,讓我從中學到許多珍貴的經驗,無形中拓展了視野,親近了人群。這些體驗,對平時足不出戶的我來說,是很大的收穫和改變。
她們生性樂觀、好學又慈悲,對生活充滿自信,對生命充滿熱情,還常提醒我:「每對夫妻只要不是意外,到最後都會變成一個人,所以不用害怕人一個人過生活。」
這段日子以來,很感謝她們的協助。為了不辜負她們的好意,不讓子女操心,也為了要讓自己往後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我學會放下悲傷,敞開心懷面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