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台灣C肝控制初步已達標,但B肝卻被點出尚須努力,因此,國健署規畫將B、C肝炎篩檢年齡,從現行的45歲下修至40歲,新制最快今年7月起上路,盼能擴大篩檢率,立即投藥,達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
WHO喊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B、C肝發生率需要減少90%、死亡率減少65%、孩童B肝盛行率需低於0.1%。我國隨後提出「超越世衛、消滅C肝」,盼在2025年提前達標。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台灣C肝控制進度領先全球,消除目標可望在今年底前達標,下半年將向WHO提出認證申請。相較之下,B肝風險族群仍須進一步掌握,擴大篩檢成為當前重點。
吳昭軍表示,若順利下修篩檢年齡,粗估有百萬多人符合資格,約投入3億元經費,最快今年7月上路。
此外,衛生署1993年修正《藥事法》第103條,訂下中藥行落日條款,因條文不夠明確,制度長達20多年處於模糊地帶,中藥行銳減。
衛福部日前公告釋出《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後段解釋令,明定只要領有經營中藥證明文件之中藥從業人員,並修滿規定課程者,即可繼續經營中藥業務。此舉引發藥界不滿,揚言5月4日將集結5000人上凱道抗議「爭取中藥調劑權」。
衛福部回應,將調整文字,但強調即使未具藥師資格,也能經營中藥行。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痛批,衛福部長邱泰源與中醫藥司長蘇奕彰是始作俑者,「應下台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