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付出,就是一種快樂;播下種子,才能收成更多的美果。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現代的社會,很多人都有工作上的壓力。我們要去除壓力,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受苦而生活,更不是為了盲目的忙碌而來工作。我們要生活在輕鬆、自在、歡喜、安樂當中,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明白的說,人們大大的誤解了「苦」與「壓力」,以為都是外來的原因所造成。其實人生要「不苦」,重要的是將承受壓力當作是一種學習與歷練,漸漸的,每一種苦遇到了你,都能迎刃而解,自然就能樂在其中。例如:火車要有壓力才能快跑,飛機要有壓力才能起飛,人也要有相當的壓力,生命的品質才能提升,心靈的境界才能打開。
但是,想要打開內心的窒礙,過自在的生活,還要有一些前提。很多人都不明白,什麼樣的觀念行為,會招感苦的後果?又什麼樣的觀念行為,能招感樂的善果?如果觀念與行為是一顆種子,那麼,最重要的一點是:首先要有優良的種子,也就是要建立正向的價值觀,心中先為自己點亮一盞生命的明燈,這樣,人人都願意播下善美、優良的種子,接著能以歡喜心來耕耘。因為每一件事都是從歡喜心出發,由此自然解除了心靈的重擔,將小我的人生,擴散到同體共生的認知裡面去。
今天的主題是「工作與身心的和諧」,我想就以我本身對工作的態度、對「身心和諧」的看法,以及平常是怎麼處理的一些心得,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人生三百歲
談到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得恰到好處。我提倡「人生三百歲」,當然我活不到三百歲。我是這樣想的,我今年七十七歲,假如再活三年,就是八十歲了。八十歲的人生,如果從我二十歲開始真正的工作,到了八十歲就整整做了六十年。
在這六十年的工作期間,我沒有休假日,沒有星期天,也沒有過年或節慶。所以當別人正在歡慶、度假,而我比平時還要更忙。出家人的道業,生活起早待晚,我也練就了在工作裡休閒、在工作裡找樂趣的功夫。我不以工作為苦,所以幾十年走下來,我自許一天能做五個人的工作。五個人的工作,乘上六十年的時光,我所說的「人生三百歲」,就是這樣來的。
我記得少年的時候,曾經閱讀《三國演義》,看到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道:「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這句話令我深受感動,因此也在我年少的心靈裡,刻下了深深的印記。我覺得諸葛亮深懂「苦」的意義。當你在敗軍之際,「我來了!」我就很容易受到重用;你正在危難的時候,「我來了!」更能得到你的歡喜,讓你感覺到我的重要。
靜下心來觀看,我們周邊有不少的人,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難,就覺得未來的前途了無希望。其實你要知道,危難、不好的時候,我們參與進去,更加容易表現我們的能力、實現我們的理想。甚至不得已要轉業,也許這轉業的時機,正是人生更上一層樓的必要階段。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工作的藝術,就像禪門裡有句話說:「冷,到冷的地方去;熱,到熱的地方去。」
人要怎麼樣修行?也就是:「困難的時候,到困難的地方去;需要你的時候,到需要你的地方去!」這就是積極人生的態度,也是工作上的成就,更是一種勇猛的修行方式。
滴水之恩 湧泉以報
我出生在江蘇省江都縣貧苦的一個小農村。出生以後,沒有家世、沒有背景。我沒有進過小學,甚至也沒有進過幼稚園。我這一生,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只有感謝「因緣」,感謝好因好緣,甚至「逆增上緣」,感謝世間成就了我,所以我時時都想著要怎麼樣做到「滴水之恩,湧泉以報」。佛光山設立了許多「佛光緣滴水坊」,原因也就在這裡。
我並沒有很好的條件,但是我想,既然我這一生都是眾人的因緣所成就,我願意回饋一些因緣給人間。假如要我講話、要我服務、要我奉獻、要我做事,只要我能夠做到的,我都很樂意不辭勞苦的去完成。也因為「樂意」,往往在別人眼中十分艱苦的事情,在我心中卻是快樂的泉源。
下面,我把自己的一生,以每一個十年當作一個階段,分成八個時期向大家介紹。
第一個階段:
出生到十歲,成長的時期
第一個十年,這是童年成長的時期。
雖然這時候什麼也不懂,家裡也沒有錢供應我讀書,但我生來就有一個好的性格。什麼性格?勤快的性格。雖然我是個小孩子,但我喜歡工作,諸如幫忙家人拿碗筷、掃地、擦桌椅等,從小我就歡喜自動幫忙做家事,自然也會獲得長輩大人的歡心。
懂得付出 收穫快樂
我記得,每當家人外出工作,家裡沒有人,我就在家裡打掃。有好幾次,我把廚房爐灶裡的灰,小心的耙乾淨,這在平時通常是沒有人會特別注意到的角落。因為年齡還小,不會做事,弄得滿灶台、滿地面都是灰塵,但是我一點也不灰心,就慢慢的再把煤灰清理乾淨,好讓大人回來一看:「哦!好乾淨喔!怎麼家裡好像開光了一樣,忽然變得這麼乾淨、整齊!」雖然那時候只有七、八歲,而我一再樂此不疲的這樣做,為的就是希望減輕父母的負擔,看到父母的歡喜這也是我小時候快樂的來源之一。
正因為小時候有這樣的經歷,所以養成我一生勤勞的習慣。我想到自己能帶給人歡喜,心裡就很高興。因此佛光山開山以後,我訂定了四個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我覺得有能力「給」人,這是一種幸福的種子,播下種子,才能收成更多的美果。你不播種,哪裡能開花結果?你不播種,又怎麼會有收成呢?
所以,「懂得付出,就是一種快樂」。尤其是新世代的青少年,因為父母給的物質很多,卻沒有教育孩子如何付出,造成孩子們只知道希望「獲得」,卻不懂得付出的美好,這就叫做「倒果為因」。換句話說,現代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物質,可是卻很難找到真正的快樂,難怪現代人罹患憂鬱症的很多。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大家缺少正向的價值觀做前導所致。(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