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洪蘭
AI使學習變得輕鬆有趣,因為不必自己動手找資料,只要打幾個關鍵字進去,相關的資料便湧出;壞處是沒有自己動腦動手,東西在大腦中的痕跡不深,可能報告剛交出去就忘記內容了。
下好工夫 知識內化
因此一種應變方法是不阻止學生用ChatGPT,但要他上台把他的報告講給同學聽,講不出來,報告零分。因為知識只有內化成自己的時,才講得出來。老師不必考試,只要請他說明這個主題,便知道他下的工夫深不深。
我用這個方式訓練學生利用AI,找到的資料比他平常能找到的多更多,再利用上台報告,迫使他把新知識內化到他腦海中,這樣我發現學生有進步,而且不像以前一樣為交報告唉聲嘆氣。因此父母可以允許孩子使用ChatGPT,但要求他把下載的內容吸收進去,內化成他自己的知識後,講給你聽。
人的大腦是「用進廢退」,因為用到它體重10倍的能源,所以我們的前額葉皮質每天不停的在作資源分配,一旦發現某處工作已完畢,不再需要資源了,便立刻回收,派去給需要的部位用。哈佛大學的S. Pinker與法國的S. Dehaene都提出回收理論,解釋了10個月大的嬰兒有分辨世界上所有語音的能力。許多因為依賴AI而使人類原有的能力變弱的實驗可證明。
使用AI 不為所用
在人類長遠的演化過程中,體力是很重要的資源,跑得過動物便可以獵殺動物,跑不過動物就會被動物吃掉。因此動物都懂得盡量保存自己的體力,人更是好逸惡勞,只要有人代勞,自己一定不做。只是人的大腦是用進廢退,一切都交給電腦以後,大腦為節省資源,神經便退化掉了。這不是危言聳聽,現在已有實驗在檢視AI使大腦退化的可能性。
時代在改變,父母的觀念也要隨著改變,人有保守的偏見,不喜歡改變。國旗歌中便說「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但不接受改變,便會被時代拋棄,以不變應萬變是錯誤的觀念,所以只要堅守原則:「使用AI,但不為AI所用」,便可以安心讓孩子去接受時代的挑戰了。
本文摘錄自信誼好好育兒網,全文請詳見信誼好好育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