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內證為貴

文/星雲大師 |2025.03.29
894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處寂禪師,俗姓周,唐朝四川人,為寶修門下弟子。他精通佛理,淡泊寡欲,在山中修持頭陀苦行。天后則天聽說了處寂的行誼,非常仰慕,於是召他入宮,並賜贈摩納僧伽梨(袈裟)。

後來,處寂請求回到山中修行,此後四十餘年,未曾下山,終年持不倒單,常有老虎蹲踞在他座下,好像馴養的家畜。

由於處寂精進修道,因此時有感應之事,從他學道者,絡繹不絕,甚為當地鄉人所看重。有一次,新羅國的無相禪師前來參謁,處寂早在前一天,便已告知徒眾,灑掃以待了。

有一次,地方上來了一名新任太守,他刻意通告境內所有的僧眾,必須前往太守府祝賀送禮,其他僧眾都不敢不去,唯有處寂如如不動。門下弟子勸師父說:「為免日後結怨,還是前往為宜,免得日後招禍。」處寂卻說:「你們已經出家,卻還是不懂什麼是出家人真正的本分事,反正我還沒死,我倒要看看太守能把我怎麼樣?」

太守就任後的第三天,所有的僧眾都前往恭賀,唯獨處寂缺席未至。太守非常不悅,怒氣沖沖地帶人前往興師問罪。沒想到,他才剛踏進寺內,就突然口吐白沫,昏迷倒地,處寂聽到外面的吵嘈聲,走出來查看,結果看到太守昏暈在地,趕忙將他救起。太守清醒之後,他想到這必然是護法韋馱給予他的懲戒,心裡覺得很慚愧,於是向處寂懺悔,從此太守便成為虔誠的護法信徒。



釋初參曰:出家人以內證為貴,絕不可失去應有的身分,使佛教蒙羞。僧人捨棄世俗,忍受孤單寂寞,就是為了追求佛道,使身心安住於道場。而今有些僧人,平日不僅頻頻與信徒接觸,甚至常常是信徒家中的座上客,全沒想到應引度他們到寺院來親近佛法;要不便混跡公共場所,美其名說是度眾,實際上心在塵俗,如此行徑,令人搖頭嘆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