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成熟

文/妙南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2025.03.29
896觀看次
字級

文/妙南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日前有殊勝因緣,隨行佛光山宗長心保和尚前往印尼關心弘法。在一段開示中,保和尚提到:「不論人事物,只要走過都會有印象,感到熟悉。修行也一樣,相應於什麼佛法?比如六度四攝,會啟發對佛法的體驗。」「熟悉」、「相應」的概念,相應於佛法中「成熟眾生」,心裡特別震撼。

我思考在自己心中,熟悉的概念都是什麼呢?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又成熟了自己怎麼樣的根性?保和尚接下來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歡喜布施的人,肯得「給」,能放下,必定相應於「空」;空就是大乘佛教的「般若」,所以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說:「以空為樂。」因為六根接觸六塵不執著,就會有力量。最後保和尚說:「真的可以照見五蘊皆空,能了解空,就會心樂、心淨、解脫。」當下慶幸相應於般若空性的我,也正在成熟自己的根性,所以聽來感到特別法喜。

在學院,常有同學問我,出家是不是一定很好?打坐是不是一定要很久?突然有一種感受:真正的解脫在體悟、實踐緣起性空。如佛法比喻頭髮為「三千煩惱絲」,若不思惟、不相應於空性,便只能是理髮師而不是修行人;雙盤、坐了很久不動,充其量也只能是體操選手而不是禪師。

於是打坐、落髮是過程、一種身分的抉擇;以空性般若為體,以打坐、落髮為相,最後開啟安穩起心動念的用,在修證的過程中,體、相、用相輔相成,空性的體悟原來也是一種逐步成熟的歷程,直至成佛。

在印尼的一周,保和尚帶著大眾圓滿了弘法使命:走過婆羅浮屠的藝術文化之旅;印尼佛學院揭牌、印尼佛教大學的教育交流論壇,經歷教育思想的淬鍊;在印尼的佛教村完成皈依典禮,兼具慈善與共修的慈悲關懷和智慧;村民們莊嚴善良的臉孔於腦海中,體現了一分清涼的喜悅。最後我們在棉蘭分享「星雲大師與人間佛教」的智慧,圓滿三皈五戒。

細細體察,發現在人間淨土中,我們的揚眉瞬目、身口意都融攝了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佛光山四大宗旨。感謝開山祖師的大智慧作為我的依止,不至於迷路;感謝在保和尚的帶領中,眾緣成熟了我的根器,美其名是弘法,其實正是自我修正與成熟的歷程。

此行最驚豔的是在印尼佛子身上,看到「本來無一物」的清涼法喜。佛光山印尼佛學院簡單質樸,學生在覺誠法師的帶領下,謹守鐘板訊號,朝暮課誦、威儀挺特的插班、走直角;佛教村中,八歲小孩迎請保和尚的一分定靜,我聽賢淨法師說:「他們一次就會了!」如法得讓我們喜出望外,羨慕他們不假分別,卻更加成熟、貼近於人間佛教。

於是一位人間行者,哪怕只是排班、出坡,若能時時覺察無常、無我的空性,又何愁沒有動中的禪定?何愁不能證成人間淨土?感謝這一趟修行的旅程,值遇眾緣,成熟我的法身慧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