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土地釋出CO2 北極從吸碳變排碳

編譯/潘楠慕  |2025.03.23
519觀看次
字級
北極已有3分之2土地從吸碳變排碳。圖/法新社
極地苔原封存了大量的碳。圖/法新社
北極熊族群是北極生態穩定重要指標。圖/法新社、美聯社
北極冰層融解也影響碳匯功能。圖/美聯社
北極圈內廣大的北方針葉林。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數千年來,北極一直是地球重要的「碳冷凍庫」,將大量的二氧化碳封存在永凍土中,避免進入大氣層。不過,一份近期發表的研究指出,北極地貌隨著全球暖化改變,愈來愈多二氧化碳被釋放出來,已有3分之2的土地從儲存碳,轉為排放碳,這片凍土之地正從抑制暖化要角,轉變為升溫推手。

這項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發表的研究,根據200個監測站從1990年到2020年間的觀測數據,分析北極地區針葉林、溼地與苔原受暖化之影響,證實該地區正在發生這種轉變。分析發現,超過30%的北極土地已成為淨碳排放源,若將森林野火產生的碳排放量也納入計算,此比率更上升到40%。

負責這份研究的獨立研究機構「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Woodwell Climate Research Center)北極生態學家納塔利(Sue Natali)說:「這是我們首次觀察到,如此大規模範圍、涵蓋整個苔原地區發生這種轉變,這是很重大的事情。」

北極生態系統涵蓋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北歐及加拿大等地,數千年來持續封存了大量的碳,是抑制地球升溫的一大功臣。研究報告作者、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研究員維爾卡拉(Anna Virkkala)指出,「北極封存的碳,占全球土壤碳儲存量的將近一半,遠超過目前大氣中的碳含量。這是一座龐大的碳儲存庫,理想狀況下,應該要穩定地將碳維持封存在地底下」。 

她解釋,當土壤溫度隨著暖化升溫而提高,原本全年凍結的永久凍土層開始解凍,就會導致更多有機質被微生物分解,進而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這就是所謂的「永凍土碳回饋」(permafrost-carbon feedback),是造成北極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這項研究時值地球的氣候調節系統本身受暖化影響的程度,愈發令人擔憂。每年全球人為造成的碳排放量,有一半被各地的森林、海洋、土壤等天然碳匯吸收,但是近年來已有跡象顯示,這些碳匯正面臨龐大壓力。

納塔利表示,雖然北極因為永凍土融化,植被增加而變得「更綠」,短期內似乎可提高碳儲存量,但這只是暫時的現象,當永凍層持續融化,微生物變得活躍旺盛,分解大量儲存在地底下的碳,將可見到明顯的地貌變化,有時甚至出現永凍層地面因此塌陷。

 這份研究進一步突顯北極地區在氣候變遷中的關鍵角色,研究人員警告,隨著全球暖化,北極地區長久以來的碳循環模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需要更嚴密的監測,以因應因此引發的潛在衝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