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土地釋出CO2 北極從吸碳變排碳 編譯/潘楠慕 |2025.03.23 語音朗讀 51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北極已有3分之2土地從吸碳變排碳。圖/法新社極地苔原封存了大量的碳。圖/法新社北極熊族群是北極生態穩定重要指標。圖/法新社、美聯社北極冰層融解也影響碳匯功能。圖/美聯社北極圈內廣大的北方針葉林。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數千年來,北極一直是地球重要的「碳冷凍庫」,將大量的二氧化碳封存在永凍土中,避免進入大氣層。不過,一份近期發表的研究指出,北極地貌隨著全球暖化改變,愈來愈多二氧化碳被釋放出來,已有3分之2的土地從儲存碳,轉為排放碳,這片凍土之地正從抑制暖化要角,轉變為升溫推手。這項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發表的研究,根據200個監測站從1990年到2020年間的觀測數據,分析北極地區針葉林、溼地與苔原受暖化之影響,證實該地區正在發生這種轉變。分析發現,超過30%的北極土地已成為淨碳排放源,若將森林野火產生的碳排放量也納入計算,此比率更上升到40%。負責這份研究的獨立研究機構「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Woodwell Climate Research Center)北極生態學家納塔利(Sue Natali)說:「這是我們首次觀察到,如此大規模範圍、涵蓋整個苔原地區發生這種轉變,這是很重大的事情。」北極生態系統涵蓋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北歐及加拿大等地,數千年來持續封存了大量的碳,是抑制地球升溫的一大功臣。研究報告作者、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研究員維爾卡拉(Anna Virkkala)指出,「北極封存的碳,占全球土壤碳儲存量的將近一半,遠超過目前大氣中的碳含量。這是一座龐大的碳儲存庫,理想狀況下,應該要穩定地將碳維持封存在地底下」。 她解釋,當土壤溫度隨著暖化升溫而提高,原本全年凍結的永久凍土層開始解凍,就會導致更多有機質被微生物分解,進而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這就是所謂的「永凍土碳回饋」(permafrost-carbon feedback),是造成北極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這項研究時值地球的氣候調節系統本身受暖化影響的程度,愈發令人擔憂。每年全球人為造成的碳排放量,有一半被各地的森林、海洋、土壤等天然碳匯吸收,但是近年來已有跡象顯示,這些碳匯正面臨龐大壓力。納塔利表示,雖然北極因為永凍土融化,植被增加而變得「更綠」,短期內似乎可提高碳儲存量,但這只是暫時的現象,當永凍層持續融化,微生物變得活躍旺盛,分解大量儲存在地底下的碳,將可見到明顯的地貌變化,有時甚至出現永凍層地面因此塌陷。 這份研究進一步突顯北極地區在氣候變遷中的關鍵角色,研究人員警告,隨著全球暖化,北極地區長久以來的碳循環模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需要更嚴密的監測,以因應因此引發的潛在衝擊。 前一篇文章 水鐵礦分解成塵埃 火星紅色之謎有新解 下一篇文章 科學家培育新種珊瑚 更能耐熱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6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10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魚礁搭自主載具 增生物多樣性雞心蛤外殼 發現獨特生技材料星閃新技術加持 大陸火箭發射成本大降基因工程突破 滅絕物種有望復活陸大尺碼女裝 挑戰傳統審美觀幼兒失憶症 人類記憶神祕空白 作者其他文章魚礁搭自主載具 增生物多樣性雞心蛤外殼 發現獨特生技材料星閃新技術加持 大陸火箭發射成本大降基因工程突破 滅絕物種有望復活陸大尺碼女裝 挑戰傳統審美觀幼兒失憶症 人類記憶神祕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