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人生長河中的善緣與孽緣《蘇州河》

文/楊豫馨 |2025.03.15
482觀看次
字級
圖/前景娛樂提供
圖/前景娛樂提供
圖/前景娛樂提供
圖/前景娛樂提供
圖/前景娛樂提供
圖/前景娛樂提供

文/楊豫馨

婁燁創出的故事像重錘敲腦,提醒著浪漫宿命論者,生命長河裡善緣孽緣來去匆匆,如鏡花水月終會飄散破碎。



《蘇州河》是知名導演婁燁(右圖)於二十五年前完成的電影,雖因故至今未能在大陸上映,但在海外得獎、讚譽無數,早已列入華語影史經典之林。近日《蘇州河》以4K修復高畫質版本重新上檔,讓觀眾可以重溫或新炙這部讓婁燁首次登上國際舞台、影后周迅自此星運大開的優秀作品。

流貫上海的蘇州河岸,年輕人馬達(賈宏聲飾)騎著摩托車來來去去替人送貨,他的命運在接下一個特殊工作後改變了:富裕酒商委託他接送十六歲的女兒牡丹(周迅飾),兩人相處日久萌生情愫。單純的牡丹以為可以和馬達天長地久,沒想到交往複雜的他,卻在黑道朋友慫恿下將其綁架,從富商那裡騙得了贖金。獲釋的牡丹知道真相後承受不住,奔到蘇州河邊對身後追趕過來的馬達說:「我要是跳下去了,我會變成一條美人魚來找你的。」說完,她一躍而下。

五年後,因此案服刑完畢的馬達回到上海重操舊業,他滿心悔恨,邊送貨邊尋找牡丹蹤跡,認定她仍在世上。偶然間馬達遇見裝扮成金髮美人魚做表演、和牡丹容貌相似的酒店女郎美美(周迅分飾),但美美一臉漠然,否認她就是牡丹……

讓上海城市記憶豐富

《蘇州河》是婁燁自編自導的第三部長片作品,實驗氣息濃厚,也克服了諸多挑戰,造就事業上新的里程碑,他表示:「這部影片讓我在創作和技術上獲得了自由,這種自由在創作中至關重要,也極為珍貴。」

衡諸經典作品何以能歷久彌新口碑不墜,必是有其普世意義足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觸發受眾產生情感、認知的流動。在《蘇州河》裡,我個人覺得有兩個面向是經得起考驗的。

上海,是婁燁導演出生、求學、生活、創作之地,他吸吮這個十里洋場的文藝養分,也回哺了獨特迷人的城市樣態與市井氣息。一九九五年,婁燁聽說市府當局計畫整治蘇州河周邊,便在拍攝本片時用手持攝影機、類紀錄片形式留下他自幼沉浸其中那破舊、混亂卻生氣十足的兩岸風貌,讓世人可以從河流的視角去親近了解他的母鄉城市。

事實上,除《蘇州河》外,他的《危情少女》、《周末情人》、《紫蝴蝶》等電影,都是以上海為背景並於當地拍攝完成的。婁燁讓上海的城市記憶更豐富更立體,有湮滅也有重生。

人間情愛經不起試探

《蘇州河》另一個指涉到的核心議題就是愛情,這些年來中外各種評論也大多往此方向發展。我從這部作品感受到「試探、無常」兩個關鍵詞。

片中兩組戀人,稚嫩又腦熱的牡丹一頭栽進自認美好的關係,而來自社會底層的馬達抵不過誘惑,將金錢比重放在感情之上,才會犯下案子,馬達沒有通過試探!不過真實世界,我們看到很多很多捨愛情取麵包的「佳偶天成」例子,大家都明白那個取捨標準,但大家都不說。

打扮俗豔的美美就是明白人,她羨慕懺悔的馬達執意尋找牡丹的愛;美美與片中主述者、那從未露臉的攝影師交往著,從片頭到片尾,她不斷主動詢問若自己離開,攝影師會像馬達一樣尋找嗎?她知道得到的答案並不真心,其實她也不在意。

人間情愛似乎經不起試探,因為一切太無常——馬達和牡丹終於相聚,沒想到驟來的結局讓人唏噓;美美大受打擊,她認定的真愛佳侶寫不完童話故事,攝影師全片收尾最後一句回答,更是清明又殘酷。

婁燁創出的故事像重錘敲腦,提醒著浪漫宿命論者,生命長河裡情感的善緣孽緣來去匆匆,如鏡花水月終會飄散破碎。

《蘇州河》是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隨著自身所體驗的人生情感歡喜憂思,你會在婁燁的故事裡找到投射點,找到他安放的癡狂漩渦和情緒暗礁,然後,也許你就得到了釋放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