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玄
從巴黎奧運到世界十二強棒球賽,我國選手成績不錯,特別是在棒球、羽球、桌球等項目,選手們都有傑出的表現,也掀起國人對運動風氣的熱忱。
趁著這股熱潮,運動勵志電影《乒乓男孩》的推出頗受到歡迎。這部電影的故事靈感來自一位台灣父親的親身經歷,他與就讀國小的孩子在乒乓訓練過程中,為了堅持信念而苦撐,面臨沒有經費、沒有培訓計畫的挑戰。電影則改編為兩位小學生桌球選手的故事,內容包含友情、親情和師生情的動人情節,因此,國內各小學,全校或整班包場觀賞的很多,也為國片帶來不錯的票房。
素人演員不輸明星
筆者有一位小外孫是小學桌球校隊,對於學校桌球隊的訓練頗有聽聞,觀賞此片時,不僅體會到小球員訓練的勤奮,更從這部半真實、半虛構的電影中,知道城鄉資源的差別,造成鄉下的教練、球員往往向城鎮經費較豐富、場館設施較新穎的大學校流動,這值得政府體育行政單位思考,如何讓桌球運動普及化、多補助一些經費給鄉下基層學校,讓小朋友不用年紀那麼小就離鄉背井外出打球。
電影也描述到球員家長的親情之愛,教練在訓練過程中,面臨經費、設備的不足,又要應付行政、人事的干擾,更要安撫選手的情緒、加強他們的信心等等問題。最後,在親師彼此合作之下,才能成功培育出為乒乓國手級的儲備選手。
兩位主角,小演員彭裕愷(飾胡冠宇)、李星緯(飾黃軒),都是桌球運動員,演起戲來,不輸明星風采,把兩人從同校的童心和友情,到黃軒因轉學到大校,兩人不得不在球場上化友為敵,彼此奮戰到底,最終還是不忘昔日友情的心境,演得夠真實、自然,又能喚醒觀眾的熱血,他倆和其他幾位小球員都是素人演員,卻演了一部很真(誠)的電影。
桌球名將客串演出
這部電影是文化部「國片起飛PLUS」補助、推薦的電影之一,由於經費不多,顯見小成本拍攝取景部分的不足,但由於國片電影技術也有進展,片中桌球比賽的鏡頭,也拍得虎虎生風。再加上桌球名將江宏傑參與演出,奧運國手林昀儒、鄭怡靜等也在影片中客串出現,讓電影更加虛實如真,也十分感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