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異位性皮膚炎是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皮膚疾病,患者面臨皮膚乾燥、紅腫、劇烈搔癢及脫屑等困擾,這些反覆發作的症狀,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對心理健康造成壓力。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沈孟暵指出,隨著醫藥科技發展,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與生物製劑問世,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不僅提升療效,也讓病人重拾健康生活。
沈孟暵提醒,除了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日常護理也是控制病情關鍵,他建議每天至少塗抹保溼乳液兩次,尤其在洗澡後趁皮膚溼潤時使用,以減少水分流失,同時應避免接觸可能引發過敏物質,如花粉、塵蟎、羊毛及刺激性化學成分,這些日常保養措施,有助於降低皮膚發炎反應,以擺脫長期困擾的肌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