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佛教】合掌露齒菩薩意象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5.03.09
890觀看次
字級
1986年出土的遼代舍利石函,證明遼代時期哪吒屠龍故事已經成型。 圖/微信旃檀精舍
合掌菩薩露出白皙的牙齒,似乎恍然頓悟了佛陀講經的奧祕,發出會心的一笑。 圖/微信旃檀精舍
合掌露齒菩薩就是南方阿彌陀佛前左側的一尊立式脅侍菩薩。圖/微信旃檀精舍
中國大陸山西境內的古代寺院多不勝數,圖為下華嚴寺的華嚴寶塔。圖/微信旃檀精舍
大同下華嚴寺作為遼代建筑的典型代表,寺內薄伽教藏殿的佛教雕塑獨樹一幟。圖/微信旃檀精舍
元代玉質浮雕「哪吒降龍」飾環。現為美國賽克勒美術館收藏。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山西境內的古代寺院多不勝數,如下華嚴寺、岩山寺、崇福寺等,這些寺院中都遺存大量的佛教雕塑。其中,大同下華嚴寺作為遼代建筑的典型代表,寺內薄伽教藏殿的佛教雕塑獨樹一幟,是現存遼代塑像最多的佛殿,殿內的一尊合掌露齒菩薩造像,可說久負盛名。

這尊菩薩雙目微睜,向左下方斜睨,眉形彎曲,輕啟雙唇,露出白皙的牙齒,似乎恍然頓悟了佛陀講經的奧祕,然後發出會心的一笑,因此又被稱為「東方維納斯」。在繼承唐代佛教雕塑富麗輝煌特點的同時,又吸收了宋代寫實手法,具有形神兼備,端莊俊秀的藝術風格。

阿彌陀佛 脅侍菩薩

下華嚴寺以薄伽教藏殿為主體建筑,殿內陳列著遼代彩塑二十九尊,居中的是釋迦牟尼佛,東西分別為藥師佛與阿彌陀佛,三尊佛像前陳列著四大菩薩,在每個主尊佛像旁都有若干脅侍菩薩、弟子像、供養童子像陪列左右。合掌露齒菩薩就是這殿內南方阿彌陀佛前左側的一尊立式脅侍菩薩,曲線優美流暢,是最突出的代表。

在大殿所有菩薩造像中,以這尊合掌露齒脅侍菩薩形像最為生動,當然名聲也最為顯著。其像高約兩公尺,跣足立於蓮花台上,頭戴寶冠、梳有高髻、長辮撫肩,肩著披帛,上身微袒,胸佩瓔珞,戴有臂釧,下著長裙,衣飾飄帶流暢自然。菩薩體態豐盈適度,全身重心落在左腳上,身體向右扭轉,姿態莊嚴,婉麗動人。

下華嚴寺露齒菩薩不僅造型優美富有韻味,其錦帛與飄帶上的紋飾相當華美富麗,引人注目。整尊造像神情閑逸,寧靜大方,雙手呈拱於胸前狀,手指半屈半伸,上下疊置,合掌露齒微笑的神態表現對佛法的領悟,實為下華嚴寺遼塑中的珍品。

造像背景 形像意蘊

遼代在九一六年建立,遼代建國以前,契丹本屬游牧民族,沒有佛教信仰。但透過不斷地對外戰爭,逐漸接觸到佛教,佛教也慢慢得到統治階級的支持,藏有合掌露齒菩薩的下華嚴寺就建造於遼代興宗一朝。殿內的彩塑菩薩像,造型特徵沿襲唐代的審美風格,但又有明顯不同,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帶有遼少數民族婦女的一些體態特徵。

這尊露齒菩薩形像十分生動,跣足立於蓮花台上,頭戴契丹貴族特有的折稜筒式高華寶冠,借鑒遼代皇家貴族的頭冠樣式,體現出與世俗皇權的融和。體勢上此尊露齒菩薩身體略微右傾,肩膀上傾,整體曲線呈現出優美動人的「S」形造型,兩腳微微分離立於蓮花台上,動勢而富生命力,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著微妙的意蘊。

合掌露齒菩薩的細緻精美體現在面部的刻畫上,頭部稍稍右傾,面如滿月,眉形彎曲,輕啟雙唇,微微而笑,露出白皙的牙齒。中國古代有「笑不露齒」的傳統,而這尊露齒菩薩卻反其道而行,這也體現契丹民族的藝術創造力,展現在吸收中原文化的基礎上與開朗樂觀的習性相結合的氣魄。



哪吒佛教護法形像流變

哪吒原是佛教毗沙門天王之子,屬於佛教護法神,具有為眾生消除魔障、摧伏惡鬼之責。哪吒形像傳入中國後,不斷被中國本土的宗教與文學吸收,產生一系列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傳說,比如哪吒獻佛牙、哪吒降魔、哪吒鬧海、哪吒屠龍等。其中最為人知也最受歡迎的就是哪吒鬧海,是中國傳統中極特殊的故事類型。哪吒鬧海故事源自佛教,一方面,宋代禪宗典籍流行的哪吒話頭,是哪吒析骨肉還父母與蓮花化生情節的靈感來源;另一方面,遼代佛教舍利石函上刻有哪吒追殺龍王的圖案,是哪吒屠龍情節的雛形。

宋遼金元萌芽期

宋遼金元時期是哪吒故事的萌芽期,故事中的情節獨立發展,散見於佛教文獻與文物中。宋代佛典曾記載哪吒與龍的傳說,宋初法賢譯《佛說最上祕密那拏天經》描述哪吒形像「手持日月及諸器杖,眾寶嚴飾光逾日月,以難陀、烏波難陀二龍而為絡腋,得叉迦龍以為腰縵。」內容說到哪吒以龍為絡腋、為腰絛,後世哪吒抽龍筋給李靖束甲的情節與此相似。

1986年遼寧省朝陽市出土的遼代舍利石函,則證明遼代時期哪吒屠龍故事已經成型。石函上雕刻著現存最早與哪吒鬧海故事相關的圖像,石函呈長方體,長51公分、寬33.5公分、高41.5公分,函蓋上有一方塔,塔身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函蓋側面周圍刻飛天。石函四周刻哪吒指揮夜叉追殺和修吉龍王,側邊分別題「大聖哪吒太子」與「和修吉龍王」。

哪吒方臉、凸目、挺鼻、環口,頭戴火焰冠,身披甲衣,雙腿盤坐祥雲之上,左手托寶塔,右手呈指揮之勢,是典型的佛教護法神形像。眾夜叉或舉旗吶喊,或擊鼓助威,或持劍劈殺,或張弓射箭,戰鬥場面緊張激烈。龍王身體被箭射中,回首張口咆哮。很明顯,此石函刻畫的是佛教護法神征戰惡龍的故事。

元代哪吒形像發生變化,一方面,元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延續哪吒佛教護法神形像,並講述降服「獨角逆鱗龍」的事蹟;另一方面,這時期的文物出現哪吒的孩童形像,有一枚元代玉質浮雕飾環,雕刻哪吒與龍在海中相鬥的圖案。這裡的哪吒形像與同時代雜劇的護法天神哪吒相差甚遠,由此推測哪吒以孩童形像與巨龍作戰的故事,早已在民間形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