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認識異性的生理現象 文/朴美愛(性教育專業講師) |2025.03.01 語音朗讀 6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孩子對月經有所認識後,就可以在姐妹或女性朋友發生嚴重經痛時幫上忙。圖/123RF性教育有賴親師攜手合作。圖/123RF就像女性會有「月經」這樣的自然生理現象,男性也會有「勃起」這樣的自然生理現象。圖/123RF女性要了解男性的生理,男性也要了解女性的生理。唯有當我們認識對方的特點,才有辦法理解和尊重對方。圖/123RF 文/朴美愛(性教育專業講師)教導孩子認識異性的生理,不只是為了讓孩子了解異性而已,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認識與理解他人的處境。一旦孩子懂得去理解他人的處境,便不太會隨意對待他人。 生活在這個世界,我們會與同性建立關係,也會與異性建立關係——不僅是普通的人際關係,也可能是性關係。如果希望人與人之間相處得舒服、融洽,除了要了解同性,也要了解異性。女性要了解男性的生理,男性也要了解女性的生理。唯有當我們認識對方的特點,才有辦法理解和尊重對方。男性的勃起和女性的月經就是典型的例子,女性的勃起不像男性那樣顯而易見,男性也不像女性有月經。如果我們對異性的生理現象不夠了解,就可能以錯誤角度看待,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所以才需要對異性的生理有基本的認識。會希望父母務必要教導孩子認識異性的生理,不只是為了讓孩子了解異性而已,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認識與理解他人的處境。一旦孩子懂得去理解他人的處境,便不太會隨意對待他人。正確認識勃起現象家有女兒的父母應該讓孩子正確認識男性的勃起現象,讓孩子知道如果看見男性朋友突然勃起,請體恤對方的處境,轉移目光、假裝沒看見,切勿揶揄對方是色狼。有些人會以為只要男性勃起都是因為有性意圖,但性意圖只是勃起的可能原因之一。很多男生在成長過程中都經歷過類似的狀況,在坐著或趴睡時、或身邊只有男性時突然勃起,甚至在被老師訓斥後突然勃起,導致無法做原本要做的事,男生自己不但尷尬,很多時候可能連本人也不清楚原因。但就像女性會有「月經」這樣的自然生理現象,男性也會有「勃起」這樣的自然生理現象。正確看待女性月事也許有些父母會擔心,女兒認識了男性的生理後會有不好的後果。但其實,理解不一定會造成危險,不理解卻更容易導致問題發生、帶來危險的後果。正確認識男性的勃起現象,才不會對男性的身體產生誤會。女性的月經也是一樣。育有兒子的父母應該教導孩子正確地認識月經,避免孩子對月經抱持不正確的觀念,或是隨便說出「只是流了一點血,是會痛到哪去?忍一忍就好了吧!」這些缺乏常識的言語或取笑的行為,是會傷害到他人的。女性的月經就像打嗝或打噴嚏,是自然的生理現象,不是想忍就忍得住或能隨心所欲地控制的。而且女性月經來的日子可能不規律。孩子如果不了解這一點,當他看見女生的下身衣物透出經血時,可能會誤以為對方是個沒責任感、不懂得事先準備的人。我們身邊的所有人,都可能經歷勃起或月經這些生理現象。即便其中一項你永遠不會經歷到,也不一定能感同身受,也應該了解身旁的這些異性可能會因此面對什麼樣的困擾,如此才能在艱難的時刻彼此理解、體諒,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因此,父母幫助孩子從各個面向正確地認識勃起和月經、了解異性的生理,是很重要的。性教育需親師聯手身為老師,我很明白透過聆聽講解學來的知識,還是與現實生活中的認知有落差。例如,永遠不會經歷月經來潮的男孩可能知道女性有月經,但他在生活中實際與媽媽或姐妹相處時,可能很少會聯想到他們每個月都有那樣的生理現象。但通常和男孩談論月經時,就會發現他們多半都會專注地聆聽。當聽到男孩告訴你,那是他第一次對月經有所認識,終於能夠體諒女生有多辛苦、很高興可以糾正過往錯誤的認知,就會感受到教育的效果和意義。身為父母,其實也有很多可以跟孩子分享的,只要找出自己身上任何與月經或勃起有關的直接、間接經驗,都可以分享給孩子。孩子對月經有所認識後,就可以在姐妹或女性朋友發生嚴重經痛時幫上忙;孩子如果對勃起有正確認知,也能懂得體諒兄弟或男性朋友。只要孩子正確地認識異性的生理,就會懂得用健康的角度看待,不會貿然作出無知的評斷。(摘自《性教育.教孩子前先教自己》,時報出版) 前一篇文章 【聊聊心裡事】為什麼愈長大,愈需要靠山? 下一篇文章 【中醫專欄】從清冠一號治療流感談起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7雲梯2025.07.0108【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9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 5大控脂對策,遠離高血脂!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養眼專欄】 眼睛為何會提早老化?中暑也分陰陽 4祕訣讓你安度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