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動物朋友的詩】 九九峰的蜂鷹傳奇 文/小熊老師 |2025.02.27 語音朗讀 17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蜂鷹站上虎頭蜂巢。圖/李偉傑李偉傑導演的紀錄片《九九蜂鷹》DVD由台灣猛禽研究會製作、農委會林務局(現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出版,封面有何華仁版畫。這部影片亦可在農業部多個線上平台欣賞。圖/熊與貓咖啡書房提供東方蜂鷹停棲剪影如水墨。圖/李偉傑 文/小熊老師 溫文儒雅的書生悠然閒步在養蜂人家的院落今天就做個鴿派的浪人吧大方領受人間盛情的款待當太陽在東方之巔召喚我內心的英雄我當奮不顧身穿越百枚刺針猛烈的砲火直達九九峰頂迎風張開勝利的旌旗——〈九九蜂鷹〉我是先認識拍蜂鷹的人,才開始認識蜂鷹的。二○一五年熊與貓咖啡書房在霧峰落腳,把店開出來,地頭蛇柯老大便把他的小學同學帶來店裡喝咖啡,說這個人不簡單,拍了好幾部動物生態紀錄片,包括《九九蜂鷹》、《蜂台灣》、《和禾歲記》等。二○一一年《九九蜂鷹》一鳴驚人,贏得日本野生生物電影節「野生生物賞」,翌年再奪電視金鐘獎最佳攝影獎。人稱「狸導」的李偉傑,喜歡拍動物,因為動物不會嫌他拍得不好看。看過他拍的幾部紀錄片,發現他特別注重把生物所在的地景和環境拍進去,養蜂場、窗外蜂窩、水梯田……有動物的環境裡也有人,他還是把人拍進去了,拍的是人和動物的關係。他認為「自然界沒有演員」,生態攝影就是忠實記錄。他跟隨研究團隊的腳步,花了至少六年拍蜂鷹,認真捕捉畫面,換來了腰痠背痛的後遺症。來自狸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這些畫面都是等來的。」類似做社造的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蹲點」吧!要認識一個地方,不也是如此,蹲久了,就知道了,知道地方文化的「生態」。不過,跑野外的蹲點,環境更為嚴苛,由於蜂鷹的活動範圍極大,為了追鷹,跋山涉水不是比喻,落石倒木橫在眼前全是經歷。狸導曾受書房之邀介紹他的拍片過程,我們得以看到幕後花絮,雨後暴漲的湍急河水就在腳下,黃流滾滾,生死一線間。天候變化是造成拍攝艱辛的重大因素,我想像著狸導坐在吉普車上屢屢要做出這樣的抉擇:明知山有鷹,也知暴雨將至,那麼,這山,是上或不上?二○一六年書房舉辦藝術家鄭鈴「動物回家」瀕危動物畫展,特邀狸導來對談,會後,眾人念著坐輪椅的鄭鈴好不容易遠道而來,邀她上九九峰,感受一下此地的山林氣息。狸導跳出來當地陪,熊與貓的主人,以及當時受書房之邀進行在地創作的攝影師隨行。盛夏之初,我搭上狸導的吉普車,經過他位於桐林山腳下的老家,至山腰上的桐林國小稍作停留,看一下校園裡那棵同時聚集著虎頭蜂和獨角仙的光蠟樹,便繼續驅車往更高處推進,過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攻向九九峰頂,再下切到山谷,望向長鬃山羊出沒的峭壁,最後從南投國姓出來,回到市井人間。離開桐林社區不久,狸導往上指著遠遠一團烏雲說:「我們待會兒就會衝進一段雨區。」果然,沒多久,大雨傾盆而下,擋風玻璃前的山景變得朦朧。為了安全,刻意放慢車速,當雨勢變小,路邊每一棵樹都顯得異常清晰。通過雨區,副駕駛座上的攝影師鄧惠恩在一棵路樹上發現蟬蛻,忍不住出聲:「可否停下來讓我拍一下?」這樣的路徑,很接近狸導當年追鷹的日常路徑。狸導沒讓我們下車試走調查人員會走的獸徑,因此我們未能親臨蹲點拍攝蜂鷹搭設「偽帳」的地點,據說偽帳搭在哪裡蜂鷹都知道,只是久而久之,蜂鷹也習慣了這些人類小心翼翼的動靜,人鷹之間保持著一種「有點近又不會太近」的相安無事。位於烏溪畔的九九峰,地質屬於火炎山礫岩層,易受雨水侵蝕下切,造成密集的尖山與深溝,加上溪水掏空坡腳,崩塌成懸崖峭壁的壯麗景觀。橫看,是連綿不絕的鋸齒狀山峰,「九九」即「很多」的意思。狸導自輕航機俯拍,模擬老鷹視角,雲煙飄動的九九峰還真像一群跳耀的火焰。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九九峰一夜禿頭,峰頂裸露,一副窮山惡水貌。政府遂成立「九九峰自然保留區」,調查崩塌地植被復原情形及動物族群的變化,保留區跨及南投草屯、國姓及台中霧峰、太平,減少人為干擾之後,綠意慢慢覆蓋回來,記錄到的生態也十分豐富可觀。盤旋在峰頂的東方蜂鷹,體型僅略小於大冠鷲,展翼時霸氣十足。牠是猛禽界極少數專吃蜂類的老鷹,頭部在比例上較一般的老鷹小,頸部則相對細長,方便伸進蜂巢取食。這種老鷹的臉部羽毛細密如魚鱗,有如戴上頭盔,所以能抵擋蜂類的攻擊。後來我跟隨台灣野鳥協會在九九峰下的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參與體驗鳥類調查,有幸觀察到蜂鷹凌空的身影,但也只是遠遠欣賞,一般民眾如我,想要了解其細部特徵和生活習性,就得靠生態紀錄片了。特寫鏡頭裡的蜂鷹,看上去就是老鷹的身材,但頭特別小,有點像鴿子,帶著一股溫文儒雅的氣質。牠的「猛」,展現在攻擊虎頭蜂窩的激烈場面。《九九蜂鷹》記錄到多隻蜂鷹先是在附近的樹梢駐足觀察,待時機成熟,便開始輪番衝撞蜂窩,虎頭蜂群不甘示弱,積極抵禦,刺針如槍林彈雨包圍蜂鷹。歷經數小時纏鬥,蜂窩破了大洞,牆被掀開,巢房外露,蜂群潰散。終於,蜂鷹得以悠哉地在蜂窩上大啖蜂蛹美食。影片帶我們認識蜂鷹的特徵和習性:母鳥是黃色眼,比公鳥體型大,公鳥的眼睛則是深褐色。兩性共同育幼,接力照顧,無蜂可食的日子,蛇、蛙、蜥也出現在餵養菜單上。此外,拍攝團隊記錄到蜂鷹與蜂農和平共處的有趣現象。九九峰一帶是中台灣養蜂重鎮。虎頭蜂是蜜蜂的天敵,大蜂吃小蜂,蜂農最怕虎頭蜂大舉襲擊蜂箱。雖然蜂鷹也吃蜜蜂,但虎頭蜂、馬蜂、胡蜂才是蜂鷹的真愛。有些蜂農樂見蜂鷹在蜂場裡逛大街——蜂鷹守護神,虎頭蜂惡霸就交給你了!蜂農也會主動奉獻友善食糧。既然蜂鷹喜歡吃蜂蛹,就招待牠們吃吧,但只限於「NG蜂巢」裡的蜂蛹。一方面,由於養蜂過程會淘汰一些不必要的蜂巢,巢片上的整排巢房用久了會變老變黑,容易滋生細菌,於是舊巢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汰舊換新。另外,活力旺盛的蜜蜂在巢片上築巢時往往把蜂巢建築到巢片的方框外,蜂農會將這些違章建築割除,方便養蜂管理。這些淘汰的巢片和割除的贅巢,與其隨意棄置,不如分享給造訪的蜂鷹。在蜂鷹食物短缺的季節,蜂農提供的「待用餐」對於蜂鷹族群的維繫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來蜂類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也連帶影響到食物鏈頂端的蜂鷹。如果老鷹能夠在這片土地上自由翱翔,那是否意味著,這片土地上的各種生物也是健康的?無論如何,蜂鷹是珍貴的稀有猛禽,能親眼見到牠們,是非常幸運的事。只不過,為了看蜂鷹而起早上山參與桐林鳥調,對我這個夜貓族而言還是充滿了挑戰。每每心血來潮,我便把《九九蜂鷹》DVD取出來播一遍,百看不厭。二○一一出版的作品,二○二五年,我仍在看,一遍又一遍。 前一篇文章 【貓眼看人生】未完的旅程 下一篇文章 【分享時刻】 一碗茶的聯想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詩】凋落的聲音二重奏 作者其他文章【獻給動物朋友的詩】黑翅鳶,你好紅!【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莫氏樹蛙與好聰明生態水缸【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翠鳥的美麗與哀愁【獻給動物朋友的詩】食蛇龜,我在生態果園裡等你【獻給動物朋友的詩】風鈴季,桐林鳥,台灣藍鵲的聯想【獻給動物朋友的詩】飛鼠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