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福松
小玲是我辦公室同事,乖巧文靜,但秀麗的臉龐上,似乎總罩著一層薄薄的霜,很少看到她笑。
一日,她到我辦公室討論公事,敲門之後,見她朝我點頭微笑,我脫口說:「小玲,妳笑起來很好看。」 「真的嗎?」她顯得很意外也很驚喜。討論完公事,小玲問:「我可以請教您私人問題嗎?」我說:「可以啊!」
她說:「我是獨生女,從小父母對我期望很高也管得很嚴,他們認為女孩子就應該端莊矜持,才不會輕佻。因此,我從不敢輕易流露感情,更不敢隨便笑,這讓我很難交到朋友,我很苦惱,不曉得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種情況?」聽完她的敘述,我知道小玲正面臨繼續當聽話的「乖寶寶」、「好女兒」?或者「卸下面具」、「找回自己」的人生抉擇?
很多父母對於獨生子女都會有特別的期望,也很在意孩子的人身安全及交友狀況,隨時提醒孩子要懂得保護自己。這種「為孩子好」的殷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只基於保護理由,卻沒有考慮孩子的個性及心智發展,包括交友及人際需求,實無異陷孩子於壓抑與孤立的困境,甚至因防衛過度,而養成孤僻、封閉心理,拒絕或怯於與人互動。
小玲在意她的笑好不好看,是因為她不常笑,對笑沒信心,擔心臉上的肌肉僵硬,笑起來不自然。其實小玲笑起來很好看,只是很少看到她笑。我問小玲:「妳覺得笑很困難嗎?」她回:「不困難,就是怕被誤解。」「什麼誤解?」我問。她靦腆地說:「怕被誤解隨便或對誰有好感。」
我笑說:「妳多慮了,笑是快樂的表現,也是善意的傳達,你笑臉對人,對方感受到你的親切友善,也會回報妳笑臉。如果妳不笑,板著一張臉,對方覺得妳不好親近,同樣也不會給妳好臉色看,是不是?」她點點頭。
小玲終於了解笑能讓自己開心,也能讓別人快樂,只要願意開口笑,「笑」隨時可以帶來歡樂喜悅,甚至讓自己更容光煥發、更討人喜歡,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有的人為了顧及形象、突顯權威或自我保護,常嚴肅著一張臉,讓人覺得有距離,其實都是在折磨自己也虐待別人。「笑」是上天賜給人類最自然、最美麗的表情,常保笑臉既讓自己開心,也帶給別人好心情,為何不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