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WHO世衛組織預估,腎臟疾病為全球第五大死因。台灣因高鹽、高蛋白飲食習慣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高盛行率,導致約有二百七十三萬名慢性腎臟病人,換算約平均「每八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且有逾八成未接受治療。專家提醒,及早發現治療腎病,可望延後二十六點六年進入洗腎。
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邱怡文指出, 早期慢性腎臟病往往無明顯症狀,近六成患者已是第三期,恐因腎功能持續惡化,面臨十五年內進入透析(洗腎)的危機。此外,慢性腎臟病常見的共病還有心衰竭,心衰竭併發慢性腎臟病的機率為一般人的五倍,台灣約有五十六萬名心衰竭患者,但僅有二十六萬人接受治療,顯示有一半的病人未能及時就醫。
邱怡文說,一般人在四十歲後,每年腎功能會以1ml/min的速度下降 ,加上亞洲人本身就比較容易罹患慢性腎臟病,且合併白蛋白尿的比例較高 ,若沒有及早發現、及早接受藥物治療,腎功能下降的速度將是一般人的五倍,更增洗腎的風險。「每年定期檢查,是發現慢性腎臟病的關鍵!」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祕書長謝宜璋表示,不僅「共病」風險,光是心衰竭本身的累、喘、腫就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臨床確診困難,延誤治療時間。
心衰竭常見症狀如疲倦、呼吸困難和水腫,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增加臨床確診的難度,延誤了治療時機。令人擔憂的是,每三位心衰竭患者中,就有一人在急性發作住院後的一年內面臨死亡風險 。
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針對洗腎的源頭「慢性腎臟病」加強防治,避免進入洗腎階段,是改善台灣人民腎臟健康的重要目標。
為協助慢性腎臟病及心衰竭族群延緩疾病進展,健保署自今年三月一日起,擴大SGLT2抑制劑用於給付糖尿病的健保給付範圍,適用於慢性腎臟病和心衰竭,提供糖、心、腎全面治療照護,預期造福近二十萬病友。